文章開篇即緊密結合材料,且有較好的觀照現實意識,將行文指向性框定在“偉大復興”
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們身邊“跨界者”的勇氣固然值得肯定,但更應鼓勵的是“守界者”兀兀窮年的沉潛蓄力之精神。觀點清晰,立場鮮明,凝練有力。
第二段緊承開頭,對于當代“跨界者”的廣泛涌現,進行社會發展層面的糾因分析——“寬容的社會環境降低了試錯成本”,從而使更多人勇于延伸生命的廣度,凸顯了考生的思維深刻性。進而結合語言文字運用的材料,從鐘揚的跨界視野與行動切入例證,由此及彼,論證人們得以跨越生活的柴米油鹽與詩詞的風花雪月,參差多態與兼容多元是可喜的。此段貴在并沒有“搬用材料”,不囿于機械套用或擴寫的窠臼,有思維層面的明顯歸納提升。
第三段闡釋“跨界”與“守界”的區別,加以權衡,“更應肯定”是非常精準的表述,
本段完成了對于兩個關鍵詞的對比、考量、斟酌,并不否定“跨界”的意義,只是更應肯定專注于深度的精神。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展現思辨精神——“絕非閉目塞聽、眼界狹隘”,而是“自覺求深求精的決心”,從胡曉春到張桂梅,無不是由于執著扎根與沉潛堅守,成就了自我偉業,亦成就了今日之中國。
第四段再進一層,結合當今時代,彰顯青年身份,我們應摒棄對于所謂熱門專業趨之若鶩的追逐,應注重基礎學科,使冷門能夠升溫,使絕學得以賡續,盡管確實擁有“跨界”的選擇,但也應擔負起祖國復興發展的責任與使命,挺身而出,堅守篤行。至此,文章完成了“如何取舍”的任務,言之有據,言之成理。
第五段呼應標題,重申觀點,收束簡潔有力。
本文能夠準確理解且綜合運用材料,理據闡釋有序工整,注重在比較中做出選擇,逐層分析了選擇的條件與前提,邏輯嚴謹,思想深刻,傾向明確,視野開闊,筆力遒勁。略有不足之處在于:文章論據類型略顯單一,結尾較為倉促,但仍不失為一篇非常優秀的考場作文。
發展等級打在“深刻”。
評分:19+19+20=58
2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一等文。
文章采用演講稿的形式,一方面顯得新穎別致,另一方面與讀者造成對話感,更容易打動讀者,征服讀者,并且顯示出較為強烈的現實意識和針對性。
文章一開篇照應材料后迅速針對演講對象,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守界者才應是我們的畢生追求”。
第二段隨即深入分析“為什么我們不追求跨界者而應成為守界者呢?”此文段從兩個方面析理:精力有限和能力有限決定了我們更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即將“守界者”作為我們必勝的追求。行文干凈利落,切中肯綮。
第三段進一步對跨界者的勇敢和守界者的勇敢進行權衡,舉樊錦詩、葉嘉瑩和許淵沖的例子詳細闡述了守界者的勇敢的具體體現。
第四段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相對辯證地思考,在留有余地的同時進一步肯定了自己的觀點,指出中學生應該怎么成為一個守界者。
結尾段鼓勵青少年應該不怕困難,堅定地將守界者作為我們畢生的追求。再次強化觀點,照應全文。
全文立場鮮明,理據豐富,充分且準確地落實了“權衡與取舍”的寫作要求,以我入文,展現了當下青年積極昂揚面對人生挑戰的精神風貌。
發展等級打在“深刻”。
評分:18+19+19=56
3 號文
評語:
本文為論述類一等文。
文章開頭,先簡筆勾勒,將守界者與跨界者的形象并舉,既創造性地引用材料,突出二者的特征,又加入自己的理解,暗含對二者的權衡。再從青年學子的身份出發,亮出觀點,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取舍。
文章第二段談守界者。舉“胡震亨”“屠呦呦”之例,贊美了守界者捍衛初心、躬耕一隅的堅守。繼而筆鋒一轉,以時代為背景板,分析了“在功利風氣下”,守界可能導致的弊病,自然引出“打破保守心態”的跨界者。
文章第三段談跨界者。先提出觀點,再列舉當代跨界者的現象,以反問的句式深入分析跨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跨界與貫通融合的關系。
文章第四段談自己對跨界者和守界者的思考和選擇。守界更多意味著“孤立和片面”,而跨界者則以“發展、全面的眼光”來看問題,自古而今,由人及己,列舉眾多事例,論及當代青年的主動跨界的意義。
最后,以“守界誠可貴,跨界價更高”收束,回扣標題。
文章層次分明,在權衡取舍的前提下組織論述,說理深入,邏輯清晰,內容豐富。體現了寫作者深厚的語文素養和對社會的深入觀察。但文章在對跨界者和守界者的比較中,辯證思維稍顯欠缺,尤其在贊美跨界者時,對守界者有失客觀。“庚”是錯別字,扣 1 分。
發展等級打在“豐富”。
評分:18+19+18=55-1=54
4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一等文。
文章標題“精益求精誠可貴,勇于突破價更高”緊扣寫作任務,表明選擇。
開篇提出當今中國人才輩出,有跨界者,有守界者,緊接著設問并回答:“哪種人會更好呢?在我看來,精益求精的“守界”精神好,但敢于自我突破的“跨界”精神更好。”對兩種人的做法理解正確,并能在肯定二者的基礎上做出選擇,開門見山,觀點鮮明。
第二段“‘守界者’是精益求精,而‘跨界者’是自我革新。”闡析“跨界”與“守界”
的不同,并以鐘揚為例進行分析,最后講出權衡的理由:“但對于我國,乃至全世界來說,創新精神仍是我們更為重視的。”從現實出發,理由合理,分析客觀,不足之處是僅有鐘楊一例,沒能拓展。
第三段“當今的科技和發展,更需要勇于沖突自我的人才,更需要將各領域結合起來協同發展的人才。”繼續闡釋選擇的理由,以鐘楊為例,從當今現實科技與發展的需要進行權衡,分析較深入。遺憾的是“反觀各個領域的‘守界者’,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理解別科的長處好處,只想著不斷自我升級,也很難有新的突破”分析太絕對,邏輯不嚴謹。分論點表述不夠通順。
第四段結合身份和時代特點再一次點明觀點,分析深入論述較充分,事例典型新鮮,有說服力。
結尾點題,發出號召,富有激情。
表達較通順。第四段最后一句話有 2 個錯別字。
發展等級打在“深刻”。
評分:17+17+18=52-2=50
5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文章開頭從材料進入,對“跨界者”和“守界者”進行權衡,并做出取舍,表明態度——“我更傾向成為一名‘跨界者’”。
第二段從社會角度,提出分論點——“跨界者更善于……實現創新。”舉鐘陽的例子,進行論證。并進一步對“跨界者”和“守界者”進行權衡。
第三段從個人角度,提出分論點——“成為跨界者更有利于……更有利于創新。”舉“交互裝置”的例子論證,但是論據不典型。未能對“跨界者”和“守界者”進一步權衡以呼應分論點中的“更”。
第四段以“綜上所述”總結“跨界者”的作用。
文章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本文緊扣材料,審題正確,在寫作過程中有權衡有取舍,對“權衡與取舍”的寫作任務完成比較好,因此屬于一類文。最大的問題在于,文章運用論據比較單一,議論不深入。
發展等級打在“有創意”。
評分:16+16+16=48
6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議論類二等文。
文章開篇對“跨界者”進行分析,接著明確表明自己的選擇,“在我看來,我更愿成為那堅守初心,始終如一地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觀點明確,簡潔有力。
第二段緊承開頭,指出“守界者”的積極意義——“擇一事,盡一生,守界者全身心的投入個人與國家的建設,在時代春潮中馭己航船。”接著運用袁道先、欒恩杰、袁隆平等事例進行分析論證,進而得出結論:“他們在自己的選好的航線上,精益求精的,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自己的選擇中,馭風逐夢。”也算有理有據。
第三段結合現實指出,盡管現實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但依然有一批守界者在守衛并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回應了材料,巧妙地論證了觀點,也強調了守界的重要性。
第四段再進一層,對守界進行辯證的分析與補充,思維嚴密。
結尾總結全文,以充滿激情的語言,鼓勵廣大青年“當明確自己的夢想,堅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盡心做好一件事,做好守界者。” 響亮有力。
本文不足之處:內容上有選擇,但權衡比較分析不足;說理上對事例分析不夠,以敘代議。
錯別字,“追本溯源”寫成“追本浚源”,扣 1 分。
發展等級打在“豐富”。
評分:15+16+16-1=46
7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文章開篇簡要分析材料的“跨界者”“守界者”的特點,接著提出中心論點:“吾輩中國青年,當既要守界篤行,又要勇于突破,適時‘跨界’。”觀點鮮明,簡潔有力。
第二段緊承開頭,提出分論點:“守界者”守的是心中的情懷與志向,更是一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接著列舉基層干部朱治民、導彈專家沈忠芳、電焊技師曲冉等事例,由此贊美守界者堅守理想、勤勤懇懇,潛心鉆研的美好品質。
第三段用“只有兀兀窮年的‘守界者’尚不足夠,時代還需要勇于突破,銳意進取的‘跨界者’”作為分論點作為過渡句,也是比較權衡作出選擇。既回應了寫作任務,也巧妙地提出了分論點。本段敘議結合,選用環衛工人跨界進行詩歌創作的例子,突出平凡“跨界者”的精彩人生。
第四段聯系新一代青年的身份,提出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青年應兼具“跨界者”“守界者”的身份,守住個人修養、理想志向與赤子情懷,同時做勇敢的跨界者,不斷探索,銳意進取,創新突破,爭取在新時代有大作為。
文章結尾總結全文,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鼓勵青年“守界篤行,跨界創新”“做時代呼喚的守界者,做時代亟需的跨界者”。
這篇文章能準確理解材料,具體圍繞“跨界者”“守界者”展開論述,論理有序,結構工整,靈活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內容充實。視野開闊,直指時代與青年。不足之處就是在論述中只是提及“跨界者”“守界者”的權衡比較,沒有展開具體論述,屬于二等文。
錯別字扣 1 分,第 1 段“勤勤懇懇”的“懇”錯寫成“墾”。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分:15+16+26=47-1=46
8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議論類二等文。
文章開篇引用材料內容,對“跨界者”和“守界者”的內涵進行闡釋,并提出觀點“我們不僅要心懷跨界的勇氣,也不要忘記守界的持之以恒”,表示對兩者都要重視。
第二段緊承開頭,提出分論點“跨界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走出舒適圈的勇氣”。接下來用兩個例子來進行論證。一個是鐘揚能夠將無線電、電子學和植物學研究結合,突破學科界限,獲得認可。一個是魏孝文帝打破匈奴人和漢人的界限,促進文化交流。最后總結跨界者對青少年的啟示。
第三段過渡,承上總結“學科、文化的界限可以被打破”,用“有的界限需要守護”開啟下文論述。
第四段提出分論點“守界者只是普通人,卻以持之以恒的態度鑄就不平凡”。接下來用戍邊戰士守衛國土和非遺傳承人堅守傳統文化兩個例子論證“守界者”終其一生去做一件事,從平凡變為不平凡。
第五段分析“跨界者和守界者是相輔相成的”。從鐘揚和袁隆平的例子分析鐘揚跨界需要守界的堅持,袁隆平守界需要有跨界的經驗。從而得出兩者相得益彰,需據勢權衡,做出取舍。
文章結尾段落第六段從青年身份出發,對“守界”和“跨界”的意義進行總結,既要懷守界之心,持之以恒;又要勇于打破邊界,并聯系國家,提出跨界的號召。
這篇文章能圍繞“跨界”和“守界”的內涵和意義展開,論理比較有條理,例子比較充實。在第三段中能對“跨界”和“守界”的前提進行一些探討,體現了一些權衡和取舍的想法,但是一帶而過,闡述得不夠充分。
本文問題還在于概念不夠準確。比如,在第四段中有把“界”具象為“國界”,第五段把“守界”替換為了“堅持力”,“界”替換成了“稻草的不同種類”,結尾部分對此“界”又成了“經濟界限”,由此引出了“一帶一路”。總的來說,對“界”的概念不夠準確。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分:14+14+15=43
9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開篇先勾連“取舍”,提到“守界以積累,跨界以突破”;再談對“守界”“跨界”的理
解,提出當代青年要“先有守界式的積累堅持,再求跨界式的爆發、閃耀”。主體部分,第3、4 段論述“守界以積累,為跨界夯基”;第 5、6 段論述“跨界以突破,為守界升華”。結尾部分,第 7 段強調青年“守界跨界有先后之分,且不可改變順序”;第 8 段再次強調青年終在“守與跨中突破界限直抵未來”。
綜觀全文,考生力圖通過構建“守界”“跨界”的關系進而體現對“權衡”的思考,方
向是對的;但問題在于所構建的關系未能緊扣概念內涵,不能很好地詮釋“權衡”這一寫作指令,如第 4 段以“積累”的重要性、第 6 段以“融合”“超越”談如何權衡“守界與跨界”,過于簡單、武斷。此外,文章以“守界”“跨界”順序的先后安排來體現對“取舍”的詮釋,有合理性;但總體看論述邏輯性不強,思維過于跳躍,未能給出明確的結果。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分:13+15+15=43
10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本文標題“先守后跨”體現了考生的思考與權衡,全文圍繞標題展開論述。但開篇第一段在闡述觀點時對作文材料中“守界”的概念未能準確界定,將“守界”理解為“守好自己”,導致中心論點表述不夠準確。
第二段以一個觀點句單獨成段,對“先守后跨”作了簡單闡釋,提出“守”與“跨”的
關聯,有一定的思辨。但將“守界”中的“守”理解為“充分完成了某一件事”,較為片面。
第三段緊承第二段,對“守”的涵義作了進一步較為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守”的作用,并用植樹人年復一年在荒山中堅守的事例作論據,論證“守界”的價值。同時,將“跨界”與之作比較,進一步強調“守界”應先于“跨界”的理由。但在論證過程中,考生將“守”的重點落在了“堅持不懈”的精神,而非“做好一件事”,論證游離。
第四段對應第二段,接著提出“先守后跨”的理由。
第五段從“跨”談起,先是對“跨”作闡釋,但仍對材料中“跨”的理解不夠準確。此
段援引了語用題材料中鐘揚的事例,但以敘代議,欠缺論證力度。之后為回應第四段的觀點,語勢突轉,指出要想做“跨界者“,就要先成為“守界者”,議論生硬,且論證不足。
第六段同樣以觀點句自成一段,寫“先守后跨”的具體做法,欠缺邏輯。
第七段圍繞上一段的觀點展開論證,分別從“過度地守”和“過度地跨”的危害談及做法,并提出自己的主張,論證邏輯不足,思辨牽強。
末段聯系當下,寫新時代青年面對“守界”與“跨界”時應有的態度與做法。
全篇能結合材料,寫出自己的權衡,并能圍繞“守”與“跨”展開相關論述,思路較為清晰。但對材料的理解不夠準確,論據不足,論證力度不夠,欠缺思辨與邏輯。
有 2 個錯別字,扣 2 分。
發展等級打在“較有創意”。
評分:13+14+14=41-2=39
11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第一段開門見山引出觀點:“在‘跨界’的同時,我們也要‘守界’,成為界限的主人。”第二段先闡述對“跨界”的理解:“‘跨界’可以是從一種事物到另一種事物的體現,可以是從一個領域到另一個領域的研究。‘跨界’并不只是局限于一個人心中的貶義詞,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我們要打破原有的不好的邊界或適應的邊界,尋找更多的事物和機會”。
然后,舉出鐘楊的例子和大學生跨界研制出自動鎖的例子來加以佐證。
第三段闡述對“守界”的看法:“守界守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也是自己心中所想要守護的東西。”
第四段提出:“在跨界和守界當中,我們要懂得取舍和平衡利弊。不跨法律道德之界限。”第五段總結全文:“作為二十一世紀新青年的我們,要擔負未來國家發展的重任,我們要在法律道德的界限之下,積極探索,跨出原有的‘界限’。”
文章結構完整,語言較流暢,對“跨界”的理解較為準確。
本文最大的問題在于:觀點缺少明顯的權衡取舍。文章的內容只有前 500 字是較為準確的,后面基本偏題。對“守界”的概念理解不當,把“界”理解為“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明顯與材料的理解有偏差。后面強調“不跨法律道德界限”也與材料沒有關聯。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分:13+13+13=39
12 號文
評語:
本文為論述類二等文。
文章開篇指出生活中有守界者和跨界者,然后提出論點“守界者和和跨界者的共性是有理想、有追求,且勇敢拼搏的人”。接著闡釋跨界者用勇敢與毅力,勇于挑戰,走出舒適區從而成就一番事業。接著闡釋守界者保守初心,用勇氣和堅守成就偉業。最后強調“跨界和守界都不易,但只要勇敢、堅持,就能創出一片天地”。能夠運用材料,圍繞跨界和守界展開論述。
文章對“跨界”“守界”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論述淺顯,兩者的區別闡釋得不清晰,沒有權衡,也沒有取舍。
文章出現兩個錯別字“震撼”“枯燥”,扣 2 分。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 分:13+13+13=39-2=37
13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文章開頭從鐘揚材料進入,引出跨界者的矚目成就,然后提出跨界者的成就離不開守界者的功勞。關系界定不夠準確。
第二段提出“跨界者需要創新的目光和勤于思考的習慣”,舉了鐘揚的例子,比較準確,但是后面的陳獨秀、李大釗學習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以及伽利略的打破別人錯誤認知的事例明顯跟分論點不契合,陳獨秀、李大釗是為中國找準方向,伽利略是打破別人的錯誤認知,是糾錯,他們并不屬于跨界者,他們的事例也不屬于跨界行為。
第三段和第四段寫的是跨界者與守界者的關系——守界者是為跨界者提供牢固的基礎,這兩個關系屬于臆斷,也不合常理。論證失敗。
第五段是一個簡短的總結,他的結論落在“行動”上,也與中心背離。
文章結構比較完整,語言稍流暢。
本文最大的問題在于,僅在文章的開頭前 200 字寫了跨界者及對跨界者的認知,文章主體部分事例與中心論點偏離。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分:12+12+12=36
14 號文
評語:
本文屬論述類二等文。
文章開頭段伊始引入“跨界”概念,并聯系社會現實明確提出觀點:跨界是靈活轉化的體現,我們的生活需要跨界者。
第二段提出分論點一“跨界,是對個人潛能的一種探索,是對自身視野眼界的開闊”,接著引用鐘揚、顏寧、李白、達·芬奇等古今中外眾多例子論證“跨界”對個人的意義。
第三段提出分論點二“跨界,是對局勢的變通,是為社會國家所需人才創造的基礎,是對尖銳棱角齒輪的潤滑油”,該論點表述不夠清晰、嚴謹。接著舉出應國家不同時代發展需求許多人才紛紛跨界轉向投身科學的例子,論證“跨界”對國家的意義。
第四段重在論證如何“跨界”,并從時代青年的角色意識談要勇于“跨界”。
最后一段總結全文,首尾呼應。
文章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本文最大的問題在于,全文只談“跨界”,并未論述“守界”,沒有完成對兩者“權衡與取舍”的寫作任務。
發展等級打在“較豐富”。
評分:12+14+14=40
15 號文
評語:
本文屬于論述類三等文。
文章開頭引用材料,提及“跨界”與“守界”。第二段提出個人觀點:勇敢的“跨界者”同兀兀窮年的“守界者”不一定需要權衡與取舍,接著用鐘揚和袁隆平的例子加以論證不需要做出取舍。第三段轉而談權衡與取舍,重點談如何取舍。第四段結合實際與個人身份談權衡與取舍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跨界者“與“守界者”都需要通過權衡與取舍以取得成功。
本文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雖然文章開頭與結尾都有提及材料中的“跨界“與“守界”,但主體部分的論述與材料無關,完全沒有闡析“跨界“與“守界”,討論的是“權衡與取舍”的話題。
評 分:10+10+10=30
廣州市高三語文中心組編寫
二、【題目解析】
廣州市 2023 屆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二)語文學科寫作題,采用 2023 年四省適應性測試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題型,即結合閱讀材料、圍繞給定的材料進行寫作。
一、關于題意理解
本作文題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材料、引導語和寫作要求。
(一)對材料的理解
本題材料為一段文字,共兩個句子。
第 1 個句子:語言文字運用 I 為我們講述了“跨界者”鐘揚的故事。
這個句子提示考生此寫作材料與語言文字運用Ⅰ的內容相關,相關點在“跨界者”。
語言文字運用Ⅰ講述了“跨界者”鐘揚的三次“跨界”:大學學習期間,學習無線電電子學專業,橫跨“無線電”和“電子學”兩大學科;畢業后,因工作需要,從事植物學研究,將無線電電子學的知識應用到分子生物學、進化和生態學的研究中;又因興趣愛好,業余時間,進行文學創作,翻譯科普作品。這則閱讀材料,既清晰地展示了鐘揚三次“跨界”——專業“跨界”、學科“跨界”和領域“跨界”,也揭示了鐘揚“跨界”的原因——需要與愛好;為考生明確了理解“跨界”的方向,打開了分析“跨界”的思路。
材料中“跨界”的“界”,指的就是邊界、界限。“跨界”既可以指不同領域之間的融合,也可以指從一個領域到另一個領域的轉移,還可以由考生進行自定義。
第 2 個句子:在我們身邊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窮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第 2 個句子由兩個分句組成。第一個分句承接第 1 個句子,點明“跨界者”的兩個特征:
一是“我們身邊”,并不神秘,也不特殊,以引導考生聯系身邊現實、結合社會時代,展開分析思考;二是“勇敢”,強調“跨界”需要勇氣,跳出自身的舒適區,屬于一種勇敢的行為。第二個分句,提出“跨界者”的對立面——“守界者”,并以“兀兀窮年”高度概括了“守界者”的特點。“兀兀窮年”出自唐代韓愈的《進學解》,用以形容人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好一件事,突出了持之以恒、始終如一的堅守精神。
材料中的兩句話,雖沒有呈現觀點,但通過“勇敢”和“兀兀窮年”同時表達了對“跨界者”與“守界者”的敬意。
綜上所述,對材料的解讀應該強調以下兩點:
①“跨界者”與“跨界”,有著“跨”的勇毅、突破、發展、創新等,值得尊敬;
②“守界者”與“守界”,因為“守”的堅持、沉潛、深探、恒心等,值得尊敬。
(二)對引導語的理解
本作文題第二段為引導語,規定了寫作任務。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反映你的權衡與取舍。
(1)結合材料。
“結合材料”,有以下兩個含義:一是要寫作題中的材料為起點,作文的主題要由材料得出;中間要提到材料;結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顧,不可拋開材料寫作。二是既要結合材料的內容,也要結合材料的含意、邏輯關系及其情境。材料的內容是指“跨界”與“守界”方面的意義,含意是指材料的啟示意義,即哲學意義、抽象意義、類比意義、擴展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文字運用Ⅰ中閱讀材料的內容,可以直接提示考生理解“跨界”“跨界者”,也可以間接輔助考生理解“守界”“守界者”,考生可以其為寫作的起點,也可以置之不理,自行構建“跨界”與“守界”內涵和外延。
(2)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體現”是指某種性質或現象在某一事物上表現出來。“你”是出題者對考生的代稱。“感悟”指感想與領悟,屬于形而上的抽象范疇,是內在感觸與體悟之結果。“思考”指由此及彼的抽象延伸。“感悟與思考”不必面面俱到,即寫出一個方面(感悟與思考之一)皆可。考生要在文章中體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就要圍繞材料提供的“跨界”與“守界”的內容,予以合適的拓展、類比,站在時代的高度,給出青年人應有的思考和回答。
(3)反映你的權衡與取舍
“反映”是指表現出客觀事物的本質。“權衡”原指秤錘和秤桿,一般比喻衡量、斟酌,即在對比中展現對不同事物、狀態等的比較與考量。“取舍”指要或不要,即要做出判斷,要呈現選擇的結果,不能模棱兩可,不能當“墻頭草”,兩邊倒。考生要在文章中反映自己的“權衡與取舍”,就要圍繞材料提供的“跨界”與“守界”的內容,在比較分析中做出選擇,要分析選擇的背景與前提,闡明選擇的理由和依據。
對于寫作引導語要整體觀照與兼顧:“結合材料”,就是以材料為本,不能斷章取義、不能另起爐灶;“感悟與思考”要做到思想積極健康向上、言之有物;“權衡與取舍”要做到觀點鮮明,闡釋充分,言之有據,言之成理。
(三)對寫作要求的理解
寫作要求,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寫作角度選擇、立意確定、標題擬寫三個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對考生寫作態度提出要求,明確反對套作,強調不得搬用語言文字運用 I 的材料,禁止抄襲和保證公平;三是對字數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1.選準角度
要求把角度選準,指文章寫作的切入角度準確精當。
2.確定立意
一般而言,可從正面立意,也可從反面立意。
就本題而言,更適合從正面立意,即圍繞“跨界”與“守界”的核心內容及相關限制條件展開思考。
二 、關于是否符合題意
這道作文試題規定了下述四個方面的寫作任務:
1.結合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內容“跨界”與“守界”及其含意與邏輯展開寫作。
2.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有真情實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時代精神,文風端正。
3.反映你的權衡與取舍:有真知灼見,展現全面認識事物、客觀分析現象、多角度看待世界的思辨性思維特征。
4.聯系現實,結合自身實際、時代社會,談感悟與思考,
完成上述寫作任務 1 和任務 2,即可視為“符合題意”;在此基礎上,“內容項”評為一等文,須完成任務 3;“內容項”評為一等文中的“一等上”或“一等中”,還必須完成任務 4。
要言之,抓住材料的主要內容“跨界”與“守界”,思考什么是“跨界”,什么是“守
界”?面對“跨界”與“守界”,有所權衡,有所取舍,在什么情況下做出取舍,為什么這樣取舍?在此基礎上,由此及彼作拓展,延伸至各行業、領域、界別、哲思,均視為“符合題意”。
(二)基本符合題意
1.沒有結合材料,寫感悟與思考。
2.只是擴展材料,沒有寫感悟與思考。
3.不符合情境,任務完成得不好。
4.對材料中給定正向材料(內容及含意)進行批評,對材料中給定反向材料(內容及含意)進行肯定與贊揚。
(三)偏離題意
1.完全拋開材料,另起爐灶。
2.思想不健康,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背公序良俗,沒有底線思維。
3.殘卷,沒有完成寫作任務。
4.白卷。
(四)“內容項”分等判斷的具體表現
三、關于 “ 分等評分 ”
(一)基礎等級
基礎等級的評分,以題意、內容、文體、語言等為重點,全面衡量。內容項與表達項的評分應在相同或相鄰的等級內,不得跨等評分。
(二)發展等級
發展等級分要與基礎等級分相匹配。
發展等級的幾個項目,其實體現的是作文中的亮點,依次有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意等方面,只要有若干點突出就可以按等評分,其給分與內容和表達的給分一般來說是相應的。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要鼓勵考生作文出亮點。對于亮點突出,確實寫得好的文章,就應該依據評分標準給予高分。
四、其他
(一)錯別字扣分
缺標題扣 2 分;不足字數,每少 50 個字扣 1 分;每 1 個錯別字扣 1 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數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評分標準評分,扣字數分。(每少 50 個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
4.只寫一兩句話的,給 1 分或 2 分,不評 0 分。
5.只寫標題的,給 1 分或 2 分,不評 0 分。
6.與作文完全無關,甚至是調侃考試、調侃評卷老師的內容,可以打 0 分。
7.完全空白的,評 0 分。
(三)套作與抄襲判定
套作的,適當扣分;套作就是把預先準備好的作文材料,機械地理解作文題,生硬地套用。判定為套作是比較嚴重的,不應將套作的判定擴大化。
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判定為抄襲要有依據。
【評分標準】
(1)作文評價整體要求
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
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確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
(2)作文等級評分標準
1.深刻: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②揭示事物內在的關系 ③觀點具有啟發性
2.豐富:④材料豐富 ⑤論據充足 ⑥形象豐滿 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⑧用詞貼切 ⑨句式靈活 ⑩善于運用修辭手法 ?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見解新穎 ?材料新鮮 ?構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
?有個性特征
(三)缺題目扣 2 分;不足字數,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 1 個錯別字扣 1 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體不明確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