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外的標語是這樣寫的:猥褻性侵學生要坐牢要開除,而學校教學樓上掛著的,是:校園無性侵,教職工不性侵。
學生看完一臉懵,家長看到也是不能理解:這是什么標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嗎?打聽之下得知,這也不是學校領導要掛的,而是當地教育局要求學校必須掛的,而且掛橫幅的位置,也是教育局規定的。
不知情的人路過這所學校,還以為這所學校最近發生了老師性侵學生的事情,可實際上并沒有這種事情發生,教育局要求學校懸掛這兩條橫幅,只是教育警示的作用。
校園性侵的事件的確存在,也有不少懵懂無知的學生,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受到了傷害,甚至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
鄉村教育的發展困難重重,令教師寒心只會令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師隊伍中有“老鼠屎”,及時剔除就能保證教育的良性發展。但也不能因為一兩顆老鼠屎,就否定了所有教師的努力和付出。
學校教師直言: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這兩條標語,感覺特別不舒服,就好像自己是“嫌疑人”,被時時刻刻提防著。
課上課下,也時時刻刻緊繃著,不敢和異性的學生有過多接觸,生怕被當成“典型”,時刻受著煎熬,放學下班的時候,也不敢直視家長的目光,感覺下一秒,他們轉身就會討論這個標語,討論學校的教師是否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
這種長期的心理折磨,讓教師有一種心理被“猥褻”的感覺。
再者,中學生也是懵懂好奇的年紀,這種標語掛出來,女同學的三觀還沒有徹底形成,這也容易形成一種誤導:男老師都是潛在的猥褻惡魔。
教育部作為教師的娘家人,卻從沒有一刻是向著娘家人說話的,而校領導作為教育發展的管理者,也從沒有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倘若他們懂得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就不會做出這種侮辱教師沒下限的事情。教師隊伍本就難做到性別比例均衡,若再這么胡搞瞎搞,以后就真成“女兒國”了。
不能否認,教育部需要為校園的安全,做出必要的預防工作,但也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而不是采用這種刻板、極端的途徑。
寫在最后:
設想一下,在校長辦公室內貼上“猥褻教師要坐牢”,在教育局局長的辦公室內貼上“受賄、權色交易要坐牢”,他們二人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鄉鎮教育的發展本就困難重重,能有教師愿意克服環境差異,去鄉鎮學校工作實屬不易,不好好珍惜反而隨意踐踏教師的尊嚴,這只會讓教育的發展更加艱難。
想提高安全教育,可以開展師生思想健康教育課堂,也可以讓教師之間互相督促,總之有效且體面的方式有很多,沒必要非選擇這種讓教師蒙冤受屈的方式。
讓教師感到心寒,甚至是抬不起頭,只會降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學生的成長和教育的發展,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