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后來還能夠改行教語文,說實話還是因為在中學、大學里讀過一點書。
我是一個小說迷,可以整夜不睡來看《戰爭與和平》。那個時候想看這本書很難,因為沒有錢買書,我借到了以后便很仔細認真地讀,我滿腦子都在想小說中怎么栩栩如生地刻畫打仗的場面,特別是圖庫索夫的形象。又比如讀《安娜·卡列尼娜》小說開頭的那幾句,作者怎么能寫出這樣的語句,了不起。
做了教師之后,深感自己讀得太少,處處捉襟見肘,正如《禮記》所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就在這種自反自強的心情下,我千方百計擠時間讀書,力求做到“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鍥而不舍的精神走這條豐富自己智力生活、用書中瓊漿與醍醐滋養自己精神成長的、光榮的荊棘路。
我的讀書座右銘是西漢劉向說的一句話,他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就好像是藥,善于讀書了就可以治療愚蠢、愚昧、愚笨。我書既讀得不多,又不善讀,故而至今未能“脫愚”。
這絕不是夸大其詞,只要跟教我的老師比,我就無比汗顏。教我高中的國文老師是國學大師黃侃的弟子,滿腹經綸,教課嫻熟灑脫而不拘泥,許多經典古文背誦如流,問不倒他。他連寫作文評語都有文化含量,妙筆輕點,就能使文章歸題。因此,語文教師需要讀書學習,文化底蘊是極其重要的。
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言:“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和人的根本差別在靈魂,在精神世界的狀況。教師工作質量的高下相當程度取決于他的精神世界的豐滿還是貧瘠。
教師所從事的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意義非凡。教師自己不躬身勤讀,腹有詩書,志在高遠,怎么挑得起對學生“三塑造”的重任?教師應該是讀書人,是文化人,書讀到什么程度,身上就會有怎樣的氣質,工作就會有怎樣的氣象。
我從教已60多年,一個甲子了,但是在上課的時候,仍然會感到有很多事情說不清楚。在教課時,有時候因為對這個問題鉆研得很深所以能夠一語中的,學生一下子就開朗了;有時候自己有一點含糊,總覺得好像沒有講清楚,講過來講過去,學生還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說,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養,提高教課的水平,就需要多讀經典,多積累相關知識。
什么是教師?教師就是給學生點亮人生明燈的,當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陽。教師心中沒有太陽,怎么把陽光灑到學生的心中?經典就是點亮教師心中的明燈和太陽的。
我聯想到杜甫研究專家馮至先生,他同時也研究歌德的十四行詩,并且自己創作十四行詩。他曾經講道,要使自己狹小的心有一個大的宇宙。這個是很了不起的。
對于教師而言,心中除了自己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宇宙,首先要有學生。我記得學者季羨林先生曾經講過,什么叫好人?好人就是碰到事情了,有60%想著別人的人。其實教師何止是60%,而是心中有70%、80%,甚至90%都想到學生了,教師都是大好人。
但是教師還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學生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層次,水漲船才高。所以說讀經典其實是尋找智慧的源泉、人生的價值。我們教師是讀書人,讀書要伴隨人一輩子。
什么是語文?語文跟其他學科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語文是直指人生的。因為語言文字是人所獨有的,讀書是人特有的神圣權利,讀書才能明理,明做人之理,明報效國之理。所以我們必須很好地理解語言文字對人的作用。
所以語文教師讀經典,首先要從熱愛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開始。中國的語言文字,是中國文化的根。
03
教師要讀“磨腦子”的書
多讀一些經典
那么,讀什么書?要真正讀一點“磨腦子”的書,讀一點經典。書是文字產品,其實質是人的歷史和靈魂。讀書,要能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身影,就是讀許許多多的人生。讀各種不一樣的人生,就能夠豐富自己的認識,提高自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每個人只有一生,要迎接各種挑戰,克服眾多困難,讀書能從多種多樣人生正反經驗中獲得啟迪,獲得智慧。尤其是哲學元典,如《周易》《論語》《道德經》,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一起讀,會增添一點理解,降低一點難度。
靜下心來閱讀、思考,多接觸,多思考,突然明白哲學并不奧妙,并非不可捉摸。哲學就是跟你談心,談大問題,談宇宙,談人生,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狹小的心會變得開闊起來。人生哲學的核心是價值觀,人生在世,一輩子都活在價值取向的選擇當中。
經典活在時間的深處;價值追求,在文字海洋中奔騰。讀經典,實際也就在讀當下,助你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鍛煉出一個清醒的頭腦,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覺,克服自卑、瑣細、無知、狂妄。當我讀到經典的某些語段時,常有精神騰云的震撼與喜悅。
如《禮記·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至圣先賢這種建設理想社會的高遠志向,治理天下的政治智慧,令人由衷地敬佩,真是高山仰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睿智、民族精神、天下視野的寶貴基因,正在當今時代創造性地傳承,創新性地發展。想到我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想到“一帶一路”的宏偉戰略,我們怎能不心潮澎湃。
經典,助你貫通古今,增添人生的厚度,激勵教育工作的擔當。
來源|中國教育報
延伸閱讀:
“大先生”于漪:孩子現在學得太苦了,我追求的是讓學生學得快樂!
于漪:新學期,做一個更好的教師|肖川:做一個更好的校長
93歲仍每日伏案工作!人民教育家于漪:生命與使命同行
于漪從教70年!93歲的她為何能成為無數中國教師的偶像?
于漪:抓住“新、趣、情、思”四字,讓學生愛上學習
于漪:現在的孩子為什么缺乏幸福感?
于漪 60年教育感悟:做教師,應常備這兩把尺子!
特級教師于漪: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時代的需要
于漪:我一輩子在做的……
91歲于漪破例受訪:教育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么行
致敬“改革先鋒”里唯一的中學老師:于漪!
老師的驕傲!于漪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一段她的最新視頻值得一看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印發,于漪、顧明遠等名家解讀勞動教育
李鎮西拜訪于漪老師:“家庭教育不是純粹的技術,而是父母的為人!”
于漪痛批:小學生畢業贈言多是“祝你成為富婆、總裁!”
人民日報│睡眠長短決定壽命,你的年齡該睡多久?
唐江澎校長:該做題的時候就去做題,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
為拯救孩子睡眠,多地多校調整作息時間,試點“午睡課”!(附提高孩子睡眠質量十招)
教育部發布“睡眠令”!小學上課時間不早于8:20,中學不早于8:00
最新!教育部:抓好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
將睡覺作為第六常規,讓寢室成為第二課堂
“當你還在睡覺時,孩子已走在路上了”!
【健康】睡眠長短決定壽命,你的年齡該睡多久?看完受益匪淺,快自查!
劉擎:關切生命根本意義,讓心靈有安身立命的根基
劉擎:現代教育模式的代價是巨大的,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危機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