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共議郁達夫小說獎七周年:保持干凈純粹的精氣神兒!

日期:2023-04-18 11:42:12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江南》雜志原主編、作家、出版人袁敏

時任《江南》雜志主編的袁敏談到設獎初衷,依然心潮澎湃。她說,郁達夫小說獎的意義在于,以他的名字設立郁達夫小說獎不僅能體現浙江文學的傳承與發展,而且有可能為當下的中國文壇帶來一股新風。她說放眼當時全國文壇,文學獎項并不少,而針對中短篇小說的獎項卻沒有。同時作為浙江的文學名人,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均已成為國家級獎項,因此,就想到了設立一個郁達夫文學類的獎項。經過邀請專家的論證,于是定下郁達夫小說獎的命名,同時定下的還有開國內獎項評獎風氣之先的規則,諸如實名投票、評語公開、媒體現場見證等等,真正實現了公開公正透明。

《江南》雜志主編鐘求是

“西湖邊春意盎然,萬物生長,郁獎也在十多年里,經歷著春夏秋冬并不斷生長。回顧和展望,讓讀者們、觀眾對這個獎有一個很好的清晰的認識。”回望郁達夫小說獎的前世今生、創立宗旨,以守望初心,不斷拓新,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尋支點,現任《江南》雜志主編鐘求是說。他列舉了七屆郁達夫小說獎的生長歷程,并梳理了郁達夫小說獎諸多特點。例如,面向全球華語小說的評獎范圍,邀請國內外著名的作家、評論家作為評委,推出并扶持了多名優秀的青年作家,每屆推出《郁達夫小說獎獲獎作品集》等等。同時,在每屆的頒獎活動期間,還會請獲獎作家一起在郁達夫公園種上兩棵作家樹,在公園放置鐫上獲獎作家名字的紀念石。七屆郁獎,迎來了一屆又一屆的獲獎作家,更是讓作家與《江南》與富陽建立了不一樣的感情和聯系。

郁達夫長孫、富陽區文聯副主席郁俊峰

“我的第一個身份是郁達夫長孫,但郁達夫1945年去世,我是70后,沒見過他,我父親也沒怎么見過他。我跟大家一樣,了解熟悉郁達夫也來自他的作品,只不過可能家里長輩談起來的時候,比大家多了解一些關于他的故事。讀了他作品,覺得他的偉大,誠如公眾對他的評價‘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偉大的中國作家’。”郁俊峰,郁達夫長孫,郁達夫研究者,就職于富陽文聯。談及從未謀面的祖父郁達夫,他也是從其作品了解。他回憶了2009年5月召開的第一次郁獎論證會,他覺得郁達夫小說獎現在做到了論證會專家領導提到的期望。

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

郁達夫小說獎,每隔兩年,從10月中旬公布獲獎作品,到12月7日在永久頒獎地富陽的頒獎典禮,不到兩個月時間,浙江文藝出版社就會迅速高質量推出作品集。浙江文藝出版社的王曉樂總編輯則深情回顧了文藝出版社與郁達夫作品的交集,浙江文藝出版社曾出版過20多種與郁達夫相關的作品,她認為能參與到《郁達夫小說獎獲獎作品集》的工作,既是榮幸也是職責。同時她對于郁達夫有著強烈的情感,她以朗讀郁達夫詩詞的方式表達了內心的潮涌。“我一個出版人,感受到郁達夫小說獎和獲獎作者之間的成全。通過獲獎者,一次次對郁達夫致敬、發現、挖掘,借由小說獎對現在名家、新人的作品進行了傳播發揚,我作為一個出版者,覺得非常幸福。”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南》雜志副主編哲貴

作為第五屆郁達夫小說獎的獲獎者,哲貴此刻心情復雜,因為他現在的身份是《江南》雜志副主編。他的發言真摯而直率,他回顧了當年獲獎的歷程,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正在溫州老家的一座山上,心情激動。而如今他的身份卻悄然變成了主辦方:“這個角色轉換對我非常有意義,我會珍惜這個獎項的公開透明、對年輕作家的認可的品質,這種品質也是郁達夫先生的品質,是我們《江南》的品質,也是這個小說獎的品質。我會用我的生命和聲譽,來維護這個獎。”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郁達夫小說獎也在每一屆評選中力求出新。

郁達夫小說獎現已有很大的影響,要維護它,繼續往前走,怎么發展走下去?袁敏寄望《江南》要進一步努力去提升郁達夫小說獎。十四年走來,郁達夫小說獎依然被全國作家看重,很多作家以獲得郁達夫小說獎為榮,她希望這個獎項保持它最重要的純粹、干凈的品質。要思考如何創新,怎樣給不斷走遠的獎項注入新鮮質地。除了獎項本身,還可以做一些延伸活動,例如青年作家如何進一步培養,讓文壇看到他們的創作潛質,讓讀者了解更多。郁俊峰從獎項本身和本職工作暢談設想,他期待在以后可以設立一個郁達夫小說獎之海外獎項,這也與郁達夫在海外留學工作的人生經歷相符。郁達夫小說獎,是富陽區政府的一個文學金礦,怎么為擴大富陽文化事業添磚加瓦,提升名譽度,可以不停挖掘。

郁達夫小說獎七屆作品合集

作為資深出版人,袁敏從作品出版發行上提出想法,郁達夫小說獎七屆作品合集,具備可操作的暢銷發行潛質,是否可以來個大的研討會,助推其影響力?對此,王曉樂回應:“沿著郁達夫開創的現代小說敘事傳統,郁達夫作品的現代性對人的內心孤獨矛盾這種挖掘,以及對這種書寫,在這個時代會引起非常多的共鳴,是一個活的文學,具備傳播的有效性。獲獎作品如何再一次呈現于讀者面前,這樣的探索為當下傳播提供了可能。小說獎本身提供了一個高端的文學現場、對話交流的話題。有了大家對郁達夫小說獎品質的維護,郁達夫小說合集如何傳播,我們也會更盡力量。”

嘉賓合影

嘉賓合影

最后,作為經歷七屆郁達夫小說獎的《江南》主編鐘求是引用了一個獲獎作家的話語以結尾——“以不變應萬變”。時代的發展,需要求新求變,讓郁達夫小說獎走向更大的疆域,產生更遠的影響,是未來努力的方向,而不變的是郁達夫小說獎干凈純粹的精氣神。

南都記者 黃茜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