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布林肯決定設置“中國組”的時間是在他訪華之前,當時還沒有發生“氣球事件”,中美關系仍有轉圜空間,而設立“中國組”的初衷是為了消除繁冗部門之間的隔閡,使美國國務院內外官員共享信息從而執行既定的對華政策。
從這一操作也看得出來,美國政府內部實際上很難在對華政策制定上協調一致,更別說應對來自中國的從經貿到軍事的“諸多挑戰”了,所以才要進行職能優化整合。
而沃特斯作為負責人,本身級別并不高,主要的任務其實就是協調、執行涉華工作,并沒有對華政策的決定權。
布林肯曾牽頭成立美國國務院“中國組”
所以設立“中國組”的本質其實反映出美國政府內部對華態度和政策充滿矛盾,雖然民主、共和兩黨反華的步調基本一致,但顯然共和黨比民主黨更激進。
比如現在拜登極力尋求對華接觸,而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卻密集推出涉臺議案,不斷攻擊拜登對華軟弱、阻撓中美正常交往。
但在連續幾次接觸后,中美風向已經發生變化,在外界對兩國關系緩和產生樂觀預期的背景下,沃特斯突然離職,實際上不見得是個好消息,因為可能正是他“反華不夠徹底”才在共和黨的施壓下被拿掉。
美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籍政客麥卡錫
在此前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沃特斯就低調訪問了中國多地,與中方學者就中美關系深入交換了意見,外界普遍認為美方此舉是為了試探中方對緩和中美關系的態度,以及為布林肯、耶倫等高級官員訪華做準備。
包括此前舍曼主張為“氣球事件”降溫也是如此。另外,根據美媒的爆料,美國政府在對華政策的制定上存在嚴重分歧,比如近期延遲了對華制裁,這讓美國務院“中國組”士氣低迷,相當一部分成員要求離職,而沃特斯只是其中的代表。
顯然拜登近期這些主動對華示好的舉動引起了內部反華勢力的不滿,所以不得不采取一些找平衡的舉措,比如在人事任命上作出讓步,在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操弄反華議題等等。
美國總統拜登
但不管美國內部怎么折騰,既然中方愿意派出新的駐美大使,就說明中美關系確實出現了一些轉機,至于能否重回正軌,還要看拜登政府能否拿出進一步的誠意和善意來。
從此前拜登在七國集團的表現來看,目前想做到這一點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謝鋒在抵達美國后,就明確表示自己是為了捍衛中國利益而來。這表明中方雖是帶著善意來的,但也絕不意味著就會對美國一系列的對華打壓遏制舉措進行妥協。
本周,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出席在美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屆時將與美方商務部長雷蒙多以及貿易代表戴琪進行會面,這表明中美高層正在逐步恢復線下接觸,而且很有可能以經濟領域為突破口取得一些實質性的成果。
中美關系
白宮方面也表示,美方正致力于在適當的時間重新安排布林肯等高級官員訪華,這些良性互動都顯示中美關系正出現轉圜的跡象,但還是那句話,美國必須做到“三個停止”,與中方相向而行,如此,中美關系才能重回正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