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安徽省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辦法》明確打造新型全省政務服務“皖事通辦”平臺,推進各類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推行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隨時辦”服務;在不動產登記、市場準入、企業投資、建設工程等重點領域,以辦一件事為主題,推動聯辦事項跨部門、跨層級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如今,《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在全省深入實施,成為優化為企服務的制度化方案。
“公司廠房需要裝修,但我對如何辦理項目審批不太清楚,幸好窗口有專門的幫辦代辦人員,幫我辦理了有關事項。”前不久,安徽釧鐸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沈先生來到霍山縣政務服務大廳,向工程建設項目幫辦代辦人員表示感謝。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多個部門和環節,程序復雜。為進一步壓減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和流程,霍山縣推出工程建設項目全程幫辦代辦服務,最大化為企業提供便利。
“我們將涉審部門信息系統進行整合,推動審批業務系統與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深度融合,促進政務服務跨部門、跨層級信息互認、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幫辦代辦事項‘一窗辦結’。”霍山縣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聘用了工程建設項目幫辦代辦專員,將工程建設領域原來企業跑腿的事情,打包交給代辦專員,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腿次數。
把方便留給企業和群眾,我省再推“大招”。
今年2月,我省印發實施《安徽省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施方案》,推行“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替代原有相關證明改革,企業在辦理上市、融資等事項時,只需辦理一份“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即可代替過去可能最多要跑40個政府部門開具的“無違法違規證明”,企業不用再多頭跑、多次跑了。
據了解,下一步,我省將加快全省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建設,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導向,深化數據歸集共享,提升數據供給質量,同時結合三端能力提升工程,在“皖事通”“皖企通”打造“千人千面”的個人空間和企業空間,推出“我的信用中心”,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主動、更加個性、更加智能的信用服務。
多措并舉
為企減負更精準
落實好惠企減負政策,才能讓廣大經營主體輕裝上陣。對此,《安徽省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辦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嚴格落實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確保減稅降費政策全面、及時惠及經營主體。
貫徹落實《辦法》有關規定,我省各地各級政府積極作為,采取真招實措,推動各項減負政策落地見效。
去年,我省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1276.9億元,優惠政策力度為國家2019年實施減稅降費以來最大的一年。
在黃山市,給力的稅惠政策,讓安徽省屯溪高壓閥門股份有限公司有了更強的發展活力。
“2022年,公司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032萬元、設備器具加計扣除226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379萬元,各項稅惠政策為公司向產業鏈高端邁進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該公司總經理吳尖斌表示,政策紅利加持下,企業在研發投入上動力更足。他介紹,近年來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增幅在10%以上,2022年研發費用總計1580萬元,研發的自動大口徑氣動快速切斷波紋管閘閥等產品彌補了市場上的關鍵短板,也為公司發展搶得先機。
增強經營主體獲得感,既要做減法,也要做加法。針對企業融資難題,《辦法》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前不久,我省印發《金融助力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穩增長促發展強信心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對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等十項具體措施。尤其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措施》提出要加大首貸、信用貸、續貸投放力度,搭建首貸服務中心,有效提升小微企業首次貸款可得性。
為助力出口企業順利發展,天長市稅務局聯合銀保監部門、金融機構,以“以稅促信、以信換貸”為主線,針對該市406戶出口企業稅收結構及產業特點,打造全新貸款產品——“出口退稅信用貸”,幫助企業將“信用綠卡”轉化為“信貸資金”,引導金融資源向出口企業傾斜。
“前陣子,我們公司準備更換一批機器設備,但資金周轉困難。在稅務部門介紹下,公司成功獲得‘出口退稅信用貸’3000萬元的貸款支持。”天長市中德電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朱長喜高興地說。
記者 范孝東 朱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