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專欄:《庭栽棲鳳竹 池養化龍魚——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影響下的祈吉文物》

日期:2023-07-22 12:03:3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狀元及第”花錢

背面的圖案寓意“福祿雙全”

清“狀元及第”、“早生貴子”、“一品當朝”花錢

“魁星點斗”、“文星高照”、“和合二仙”、“一路清廉”吉語錢

清“一色杏花紅十里 狀元歸去馬如飛”花錢

背面有“福”、“五子登科”、“福壽雙全”等吉語。

清 朱金木雕狀元出行花板

清“狀元及第”牡丹紋玉長命鎖

“五子登科”“福壽雙全”花錢

背面

清 “狀元及第”銘文銅鏡

清 “狀元及第”銘文銅鏡

二、二甲傳臚

據《明史·選舉志》記載:“會試第一位會元,二甲第一為傳臚”。昔時金殿唱名曰“傳臚”,二甲傳臚亦即是祝愿考生在科舉考試內金榜題名。螃蟹有甲殼,蘆葦諧音“臚”,故兩只螃蟹加上蘆葦,或者一只螃蟹兩只大甲夾著蘆葦,都有“二甲傳臚”之寓意,遂成為中國人喜愛的吉祥紋飾。

明 沈周《二甲傳臚圖》

明徐渭《雜畫冊 ?螃蟹》 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一只螃蟹夾著蘆葦,有徐渭自題“傳蘆”。

清-民國 金紅彩二甲傳臚碗

民國 紅綠彩二甲傳臚盅

民國 墨綠彩二甲傳臚盅

清 墨綠彩二甲傳臚蓋碗

道光年制款

外壁的螃蟹和蘆葦

清 二甲傳臚青花瓷盤

清 墨綠彩二甲傳臚印泥盒

清 楊季初堆繪二甲傳臚紫砂筆筒

此筆筒以泥漿堆繪兩只蟹盤踞于溪澗間,沿岸蘆葦叢生,偃仰有致,流水瀝瀝,畫意恬靜而盎然,也傳達出蕭疏的清秋氣氛。螃蟹的堆砌細致寫實,極富生氣,以奔放精練的泥繪技藝刻寫出螃蟹的橫行動感,充滿文人意趣。清.唐仲冕《重刊荊溪縣志》卷四(清光緒刻本):“楊季初,菱花壺甚工,與陳漢文同時。”另據嘉慶二年李先榮、寧楷的《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藝術》:“陳漢文,雍正時人。”乃知楊季初為雍正時宜興陶工。

清康熙青花學士圖筆筒 上海博物館藏 底款“玉殿傅臚首唱”。

清 白玉二甲傳臚擺件

清 白玉二甲傳臚擺件

白玉二甲傳臚擺件

背面

清 白玉二甲傳臚擺件

背面

清 二甲傳臚木雕

清 套彩二甲傳臚料器鼻煙壺

三、文昌帝君與魁星

文昌帝君,又稱更生永命天尊、梓潼帝君、雷應帝君、七曲靈應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寶光純一天尊,全稱“九天定元保生扶教開化主宰長樂永佑靈應大帝”。他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讀書人文運功名祿位之神。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朝為張仲,在漢朝為張良,在晉朝為涼王呂光,在五代為蜀王孟昶,在后秦之世為張亞子。其為人天性剛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愛民如子,受到了民間廣泛尊崇,基本每個地方都會建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

明 德化窯文昌帝君白瓷擺件 浙江省博物館藏

文昌帝君雍容慧顏、頭戴幞頭、身穿袍服、腆腹而坐。“五文昌”中能細辨文章優劣的朱衣星君和掌主文運的魁星陪伴左右。下方為馬頭、騾身、驢尾、牛蹄,俗稱四不像的文昌帝君的坐騎白特神獸,其兩側是掌管文人錄運薄冊及手持文昌大印的天聾、地啞兩個侍童相隨。

魁星點斗

明 德化窯何朝宗款文昌帝君坐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豬油白釉色

手持如意

側面像

明 金漆木胎文昌帝君坐像

近代 彩繪文昌帝君像

司掌文運的魁星手拿筆和斗,站在鰲魚的頭上,稱為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這種傳說明顯是從鯉魚躍過龍門化身為龍的故事演繹而來。

明 獨占鰲頭木雕像

魁星點斗、必(筆)定如意

魁星點斗版刻印刷

清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盆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魁星點斗花錢 背面的圖案為“福祿壽喜”的寓意。

古代繪畫中的魁星點斗、獨占鰲頭

清 魁星點斗銅手爐

側視

俯視

四、魚化龍(鯉魚躍龍門)

《埤雅?釋魚》有云:“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傳說黃河鯉魚越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后以“鯉魚躍龍門”寓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明清時期,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變得家喻戶曉。人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就如鯉魚逆流而上,縱身一躍,化身為龍,然后可以騰云駕霧,呼風喚雨。明代《琵琶記.南浦囑別》:“但愿魚化龍,青云得路,桂枝高折步蟾宮。”這也是每一個中國家庭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

宋代荊臺隱士圖銀盤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銀盤畫面中兩處閣樓分別題為“書堂”、“道院”,中央池塘魚龍幻化,背景鳳棲竹林,典出羅隱為自稱荊臺隱士的梁震題詩:“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詩文與銀盤描繪其居所之場景,類似題材銀盤也見于福建邵武南宋窖藏。

宋 “庭栽棲鳳竹 池養化龍魚”盤

宋 青瓷魚化龍文房用具

俯視

底部

宋 青白瓷雙魚化龍文房用具

俯視

宋 青白瓷魚化龍硯滴

俯視

底部

宋青白瓷魚化龍文房用具

龍頭魚身

底部

宋青白瓷魚化龍筆架

底部

清雍正 淡描青花望子成龍盤

“大清雍正年制”款

清康熙魚化龍紋青花盤

清康熙魚化龍紋青花盤(殘件)

清代魚躍紋青花盤(殘件)

明或以前 魚化龍玉雕

明或以前 魚化龍玉雕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青玉鰲魚形插屏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碧玉魚化龍玉雕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魚化龍俏色玉雕 天津博物館藏

清 魚化龍玉雕飾件

清 鯉魚躍龍門紋硯臺拓片

清 鯉魚躍龍門銀長命鎖

長命鎖背面

清代魚化龍紋木雕

清代魚化龍紋木雕

佛寺齋堂前懸掛的木魚,叫做“鯉魚梆”。齋堂開飯前會擊打鯉魚梆,僧人有兩種解釋:一是鯉魚睡覺時不合眼,可以警示修行人要用功修行;二是“心空及第歸,鯉魚化龍形”的美好寓意。

清代魚化龍紋石雕

清代魚化龍紋白石雕盆

民國 鯉魚躍龍門年畫

現代 鯉魚躍龍門剪紙

五、蟾宮折桂

顧名思義,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傳說月宮有玉蟾,玉蟾守護著一棵桂樹,許多人慕名攀折月宮桂花,而后人也把蟾宮指月宮。三足金蟾也是財富的象征。《晉書·郤詵傳》:“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鑒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北宋越窯青瓷三足蟾蜍硯滴 浙江寧波慈溪寺龍橋出土 慈溪博物館藏

俯視

荷葉托

側視

俯視

南宋青白瓷三足金蟾硯滴 遂寧窖藏出土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宋銅三足金蟾硯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蟾在月中,屬陰。水亦屬陰,用蟾裝水,合適。由蟾到月,由月到折桂。讀書人案頭文房之用,有朝一日,蟾宮折桂,這是多少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宋銅三足金蟾硯滴 浙江臨海博物館藏

俯視

底部

明 哥釉蟾蜍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哥瓷系青瓷,灰青釉,墨色及淡黃色網狀開片。足沿及硯面無釉,呈灰黑色,似另涂汁水所成。硯形作蟾蜍蹲伏式,周側隱起為雙眼及股腳結曲狀。蟾背為圓形無釉之硯堂及月形凹下之墨地。底部內凹,中央刻“永壽”二篆字,為入窯前所刻。繞以乾隆楷書銘︰“書滴曾聞漢廣川,翻然為硯永其年。若論生一陶成物,自合揮毫興涌泉。乾隆御題。”印:“德充府”。六朝、隋唐時,盛行以瓷為硯,硯堂無;釉以供磨墨,釉色瑩亮以發硯之光采。宋代雖然石硯盛行,瓷硯較罕,然龍泉、遼及官系青瓷仍偶見瓷硯之制。杜甫詩:“宮硯玉蟾蜍”,可見蟾蜍式硯在唐代已有之;至宋代,端硯、歙硯通用的硯式中,亦皆有“蟾蜍樣”的名稱。此硯收入《西清硯譜》卷二十二。

底部乾隆御題詩 “永壽”

沈周《桂花圖》

一樹黃金粟,秋風吹晚香。姮娥親折得,贈與少年郎。

清康熙 蟾宮折桂圖青花碗(殘)

清蟾宮折桂圖刺繡

清蟾宮折桂、獨占鰲頭圖刺繡

清 蟾宮折桂白玉牌

六、結語

不論是狀元及第、二甲傳臚,還是魁星點斗、魚躍龍門、蟾宮折桂,都是人們在科舉考試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心理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雖然高考不在是一座獨木橋。但是高考作為一個國家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祝愿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都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大學。

參考資料:

(1)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年;

(2)如翚:《摩羯化身魚龍,在中國輝煌騰達》。

石超,江蘇泗陽人。浙江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參加工作十七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品的研究和展覽工作。主編《錯彩鏤金一浙江出土金銀器》,《霓裳銀裝一浙江畬族服飾》等書,發表《吳越國金銀器初步研究》、《浙江出土金銀器概述》、《浙江省博物館藏雕漆器》、《中國古代的螺鈿漆器》、《從琴學問答看楊宗稷的琴學思想》、《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唐琴斫制工藝》、《彩鳳鳴岐琴銘文解讀》等金銀器、漆器、古琴等研究論文十余篇。

歡迎關注繁花巷網店試營業

有少量存書

先到先得!售完為止!

樂藝會付費延伸閱讀

善自約束 精工炫藝:鮑甚光收藏古代帶鉤藝術欣賞中篇

老趙談花錢:方的是花錢,圓的也是花錢,花錢到底是啥?!

請聽花錢大藏家陸昕老趙:解密一枚驚世好錢的背后

老趙說銅人:明清蹲踞銅人闡發之執荷篇

李鶴坡:《許仙與白娘子》

善自約束 精工炫藝:鮑甚光收藏古代帶鉤藝術欣賞下篇

老趙談銅人系列:持短劍的銅人,你到底是哪個大神?

老趙說銅人:蹲踞銅人闡發之發冠篇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一《開篇的話:中國符號》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二:《荷花與牡丹》

蘇州姐姐說吉祥”之三:《討吉利的水果》

龔劍:毗沙門天王與遼武備

龔劍: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樂藝會免費延伸閱讀

石超專欄《唐宋元時期的“龜游蓮葉”形象》

石超專欄《瓊花與聚八仙》

石超專欄《母親花、忘憂草——中國文物中的萱草形象》

石超專欄《說慈姑—中國文物中的慈姑形象》

石超《鳩車竹馬兒童市——中國古代兒童的兩種玩具》

石超《古人如何過端午——文物中的端午節習俗》

石超專欄《古人生活中的銅鏡》

石超專欄《高考的美好祝愿—中國古代文物中的“魁星點斗”》

石超專欄《文物里的中秋節》

石超專欄《細說細犬——中國文物中的獵犬形象》上篇

石超專欄:《兔年說兔——文物里的兔形象》上篇

石超專欄:《兔年說兔——文物里的兔形象》下篇

石超專欄:《中國文物中的蛾形象》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瑞節信玉篇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金銀器選賞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漢唐奇跡單元之一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畫妙通神單元之一

北齊牛車出行壁畫: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畫妙通神二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陶瓷藝術選賞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青銅系列之一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青銅系列之二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造像藝術之二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造像藝術之三

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造像藝術之四

西漢鎏金胡傅銅溫酒樽藝術欣賞:悅目賞心分享《華夏之華——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

西漢劉勝墓五件漢白玉石俑:悅目賞心分享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系列之一

博局草葉上的神靈世界:東吳博物館千鏡堂銅鏡續篇二

星空山巒的精神鏡像:東吳博物館千鏡堂銅鏡續篇一

從越王州句劍到唐佛鐘:蘇州東吳博物館藏青銅器欣賞

李家淇賀:錦州緣遇明代止山子識銘銅鏡

李家淇賀:熔金鑄銘 善在銅鑒--閑說《為善最樂》銅鏡收藏趣事

李家淇賀:一眼千年 宛若初見——商品經濟視角下的中國定制銅鏡

李家淇賀:《寶色明金屋 清光滿玉臺——明代湖州天啟甲子石蒲齋監造詩文鏡賞析》

張鏑的饕餮古代藝術:唐代青銅狩獵紋鏡

云想衣裳花想容:國家博物館展陳古代銅鏡選賞

故宮藏鏡選賞

韓世杰:東漢至三國魏晉銅鏡銘文"幽湅三商"正解

車轔轔,駕蜚龍,王母臨: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藏車馬鏡欣賞

朱雀玄武順陰陽,仙人六博去不祥: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藏博局鏡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

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鑒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系后臺。

歡迎關注布衣豆腐

在喜馬拉雅說水滸

點擊以下鏈接可以直接進入

布衣豆腐醉眼戲說四大名著

也可以掃碼進入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