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自貿試驗區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片區對于制度創新也逐漸樹立了新的導向,即追求“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例如安徽合肥堅持發展“硬科技”,不斷擦亮城市品牌;云南昆明依托國家對東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及邊境邊貿政策紅利,逐漸形成自身優勢;河北雄安依托國家重大戰略及區域一體化進程逐漸實現要素資源集聚;安徽蕪湖等特色片區通過堅持不懈的自身發展,培育出行業龍頭企業,并依此形成穩固的產業鏈,成為制度創新的源源動力。未來,制度創新的“競賽”將是質量、效率、動能的全方位“比拼”。
第一二批自貿片區中,隨著疫情的消散,上海浦東憑借其深厚的資源積累和發展底蘊迎頭趕上。天津表現可圈可點,名次前移1位。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頭雁”格局更趨清晰,北上廣深一線片區引領全國的趨勢已基本穩固下來。
各地自貿試驗區(港)堅持以制度創新為導向,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與實踐。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各地自貿試驗區共計推出3400多項改革舉措,并有超過200項制度創新成果被成功復制和推廣到全國和特定區域,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在窗口、示范、引領和帶動方面的作用。
從省級總體排名情況來看:2022-2023年度,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省級指數得分上海排名第一。廣東、天津、北京、重慶、四川、福建、海南、湖北、陜西的指數得分超過80分的均值水平。與去年度的排名相比,上海自貿試驗區由第二上升至第一位,整體創新發展態勢處于領先地位。福建、湖北、江蘇三地自貿試驗區相較去年排名皆攀升一位,安徽上升了兩位。
廣東與上海多項指標處于優勢地位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本年度該項指數平均得分為84.72,相較去年(83.60)穩步提升。排在前五位的片區分別為上海(浦東)、廣東南沙、廣東前海、上海(臨港)、天津。在第三批+海南自貿試驗區中,四川成都、浙江舟山、遼寧大連、河南鄭州、陜西西安分列第一至五位。在第五批中,山東青島、江蘇蘇州、山東煙臺、云南昆明、江蘇南京占前五位。第六批里,上海臨港、浙江寧波、北京、浙江杭州、湖南長沙分列前五名。
在投資自由化方面,本年度該項指數平均得分為80.72,較之去年(78.92)持續穩步上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廣東南沙、上海浦東、廣東前海片區,顯示出廣東與上海在不斷加深投資自由化改革中相較其他片區仍處于優勢地位。在第三批+海南自貿試驗區中,四川成都、重慶、湖北武漢、遼寧大連、海南進入前五位。在第五批自貿試驗區中,江蘇蘇州、山東青島、江蘇南京、山東濟南、廣西南寧位居前五。在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中,上海(臨港)、北京、浙江杭州、浙江寧波、湖南長沙分列第一至五位。
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上海(浦東)、廣東前海、廣東南沙、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進入全國前五,且與上年度保持相同位勢。天津、北京、福建廈門、廣東橫琴、重慶分列第6至第10位,共同構成我國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第一方陣。第一、二批自貿試驗區中,上海(浦東)、廣東前海、廣東南沙、天津、福建廈門位列前五,穩居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頭部位置。在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貿試驗區中,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重慶、遼寧大連、浙江舟山分別進入前五位。在第五批自貿試驗區中,江蘇蘇州、江蘇南京、云南昆明、廣西南寧、山東青島位居前五位。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中,北京、浙江杭州、上海(臨港)、湖南長沙、安徽合肥占據前五,北京、安徽合肥在金融科技監管創新以及金融服務產業鏈穩定領域的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指數排名較去年進步明顯。
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本年度該指數的平均得分為75.22,較之去年(74.39)進一步上升。根據指數得分,本年度政府職能轉變指數排名前十的片區分別是:廣東前海、上海(浦東)、廣東南沙、上海(臨港)、廣東橫琴、福建廈門、北京、四川成都、天津、海南。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貿港中,四川成都、海南、陜西西安、重慶、遼寧大連占據前五。第五批自貿試驗區中,江蘇南京、江蘇蘇州、山東濟南、山東青島、廣西南寧分別占據前五。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中,上海臨港、北京、浙江杭州、湖南長沙、浙江寧波得分較高。
在法治化環境方面,廣東前海、廣東南沙、上海(臨港)、天津、上海(浦東)名列前五。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中,重慶、海南、湖北武漢、遼寧大連、四川成都在法治指數方面排名靠前。第五批自貿試驗區中,江蘇南京、江蘇蘇州、山東青島、廣西南寧、山東濟南分別占據前五。第六批自貿試驗區中,北京、浙江寧波、浙江杭州、湖南長沙、安徽合肥得分較高。(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梁善茵
校對 | 趙丹丹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