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2023屆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日期:2023-05-09 11:50:0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材料三:

①所謂直接表現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達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歷代民間文學作品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作品。如《詩經》中的《伐檀》,就正面描繪了當時人民群眾的勞動生活。《碩鼠》既喊出了人民群眾反抗剝削的呼聲,又表達了他們追求“樂土”的美好理想。歷代進步文人的文學作品也有不少直接表現“人民性”的篇章,如杜甫的"三吏" "三別",白居易的《賣炭翁》,關漢卿的《竇娥冤》,都真實地描寫了人民生活,反映了民間疾苦,表達了對人民群眾的深切同情。小說《水滸傳》則歌頌了人民群眾的斗爭精神,展現了農民英雄的美好心靈和高尚品質,因此,這些作品鮮明的表現了人民性。

②文學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寫什么建材,關鍵是看作者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如小說《蕩寇志》,作者站在反動階級立場上,對農民起義作了歪曲的反映,其不具有人民性的。

(摘編自樊德三《論文學的人民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民性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屬性,文藝作品要從創作的來源、目的、評價標準等方面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B.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創作者一旦脫離了人民群眾,其作品就會失去生命力。

C.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創作者將真實生活集中、典型、理想地反映到藝術作品,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D.民族精神由時代精神與民族性融合而成,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千百年文化中,受其影響,涌現出許多優秀文藝作品。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藝作品只有融入人民感情、反映人民心聲、符合人民審美,才能引發人民的共鳴。

B.偉大的作品都有著強烈的時代性,這源自它們反映時代的現實,抓住了時代的問題。

C.真實反映社會問題,準確地洞察勞苦人民悲痛的內心世界,也是“人民性”的體現。

D.文藝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關鍵看其思想感情,此觀點旨在糾正重視題材的創作傾向。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站在人民立場為人民創作"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曹操《短歌行》)

B.“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C.“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柳永《望海潮》)

D.“云想衣裳花想容,眷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清平調其一》)

4.直言三段論是根據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結論的一種演繹推理方式。請結合材料三第①段材料,運用直言三段論的形式展示其推理過程。(4分)

5.職場劇是很好的反映人民大眾生活、思想、情感的載體,但近年來,有些作品追求流量至上,劇情浮夸、人物失真,被《人民日報》等媒體批評為“懸浮劇”。假如你是中國電視劇產業制作協會的相關負責人,針對這一現象,提出職場劇的創作要重視"人民性"的倡議。請根據材料內容,列出倡議要點。(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題。

家 庭

林漫

媳婦打清早出門,到天彌黑才回來。

婆婆走進屋子,就看見地上躺著一架木頭機子,一看到拿起露出舊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婦,就明白了,準定是媳婦把她自己娘家的紡車搬來了。媳婦老愛向人夸贊她做姑娘時候自己用過的紡車,像惦記著什么親人似的總忘不了,一到婦救會主任在大會上講了什么紡線織布,媳婦可更樂上了,成天就嚷著紡線紡線。

看著障眼的木頭機子,想到這將是一場落空的胡鬧,婆婆心里就有說不出的嫌惡。

媳婦俯下身子整著打村合作社領來的棉花,搓成絮節。

婆婆真愛雪一樣白的棉花,要說什么,可是沒有說,就上了炕,偎起被子坐著。媳婦也一句話沒說,抱起打奶奶身旁一歪一扭走過來的小慶,坐在鍋臺旁的蒲團上,翻著兩眼想什么。

丈夫回來了,也沒有說什么,一屁股坐在炕頭上,心事像山一樣重。

妻把睡著的小慶輕輕地放到炕上睡好,點起燈,就向丈夫說:

“你先睡吧!我要待一會兒。”

丈夫悶不作聲。妻就把燈放到鍋臺上,坐下地,湊近紡車,拿起把子試搖了兩下,紡車軸就轉起來了。

“嗚隆——嗚隆——嗚隆———”

這調子一響動,妻就說不出的心里暢快,好像又回到六年前做姑娘的時候了。嫁到這老遠的山里來以后,她就和每天做伴的紡車斷了緣,這里男人在外種地,娘兒們在家里做飯縫衣裳,從不興紡線織布什么的。

婆婆躺在被窩里老是咳嗽著,不斷地拿眼角瞟著紡車和坐在紡車旁邊的媳婦。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燈里剩著的那一點點油。媳婦卻正因幾次的斷線苦惱著,直抱怨油燈的光焰太不懂事。婆婆聽到“嗚隆——嗚隆”的聲音,就好像毛刷子刷著心那么難受,咕噥著:

"五毛錢一兩,什么緊要的公事,耗油費燈的……"

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來,粗聲粗氣地說:

“睡覺!”

還沒有繞上三道的細線又斷了,從錠子上滑下來。

小慶給吵醒了,哇哇地哭。

丈夫悶聲悶氣的聲音和婆婆的咕噥還在耳邊響著,媳婦心里亂得不像樣。

婆婆還在里頭炕上咳嗽。婆婆平常嫌媳婦不聽話,跑到外面開會干什么的,媳婦又嫌婆婆不熱心抗日工作。加上一個性格沉悶的丈夫,一家子有時候鬧得誰對誰好幾天也不講話。這會兒大家餓肚子,一頓接不上一領,誰也發愁。

屋里四個人,除去四歲的小慶,各有各的惆悵。

餓肚子,沒飯吃,只恨鬼子太兇殘,又燒又搶,弄成這結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濟,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糧食來,她相信婦救會主任的話,她相信紡織生產可以戰勝鬼子造成的災荒。

第二天一早起來,她就坐在紡車旁邊,把斷了的線纏到錠子上,右手搖起把子,左手里的絮節就不斷地引出一條長長的線來。

媳婦的手還是不很如意,不是左手和右手不對頭,就是線忽然斷了。婆婆拿眼角斜瞟著這種情形。丈夫又出門去了。小慶時不時跑到這里來,娘就不得不放下兩手的活兒,抱起他,親著臉,一面說:

“跟奶奶玩兒,看娘正忙著!”

可是時不時還是打奶奶懷里跑到娘懷里,有時還冷不防把線給打斷。婆婆的眼角老是斜瞟著。

胳膊也酸起來了,不及姑娘時候呢,還是好幾年不紡線的緣故呢?可是媳婦一直忍著,堅持著。

“嗚隆——嗚隆——嗚隆——”

紡車叫著、越叫越緊,居然錠子上的穗子一時比一時粗起來。媳婦臉漲得紅紅的,對婆婆說:

“這就是織布的線,再緊一下,雙股合起來,就是咱們縫衣裳的線。”

婆婆嫌惡的眼睛吃驚地睜大了,可是還帶著不相信。

天黑,媳婦從紡車旁站起來,腰酸腿麻,拿秤一稱,就高興地喊城叫:

“今兒紡了六兩多!"

丈夫回來,她又講給丈夫。丈夫點了點頭。口里"嗯"一聲。妻卻興奮得連飯都不吃,不管天黑,把線送到合作社去了。回來的時候,小孩子似的嚷叫:

"娘,你看,合作社當下就發了工錢,換成斤半玉茭子,你看!"

婆婆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個兒的眼睛了。她手顫抖地摸著小升子里一粒一粒金黃的玉茭子,聲音顫抖地說:

“是真的嗎……”

沉默的丈夫沒有講什么,眼睛里卻閃著光彩,死釘在他腦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開的發條一樣松弛了。

婆婆眼睛有點濕了,看著媳婦說:

"這,這……一個人就養活兩口人……我……我……也想……"

媳婦說:“你不會呢,娘!”

“你教給我!”

婆婆手太不靈便,絮節繞不到錠子上,趕到絮節繞上錠子,手又不做主,右手一搖把子,左手就引不出線來,左手勉強引出一點線,右手又顧不上搖把子。

而且老是斷,老是斷。

看著媳婦熟練的兩只手的動作,說不出來的羨慕。心里奇怪過去為什么老是不滿意媳婦,媳婦才是個能干的身手。

小慶還是往媳婦懷里跑,不斷地使媳婦放下手里的活兒。

婆婆就把小慶拉到自個兒懷里,用手輕輕地拍著他的脊背,柔聲地說:"乖乖的!莫打攪娘!來跟奶奶玩兒!"

媳婦還給選成生產小組長,她自個兒紡線積極,領導小組更積極。

媳婦打合作社領上棉花,走回家來的時候,婆婆從鍋里拿出一碗熱騰騰的豆腐來,端到媳婦跟前。

媳婦驚得張開子口.說“娘!你哪里來的錢買豆腐!”

“你不要管 吃!”

“你吃!娘!你真是……”媳婦不好意思了。

婆婆把碗推給媳婦,媳婦把碗推給婆婆。

1943年5月

(有刪改)

【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以自給為目標的大規模生產自救運動。小說《家庭》創作于這一時期。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婆婆對棉花、玉茭子的珍愛,以及對燈油的吝惜,是在物質條件匱乏的環境中產生的真實、自然的情感。

B.丈夫在家總是"悶不作聲",對媳婦說話"粗聲粗氣",他對家庭的冷漠態度,是媳婦感到心亂、惆悵的原因之一。

C.因多年沒有紡線,媳婦操作紡車有些生疏,面對斷線頻繁、胳膊酸疼等困難,她仍能忍耐堅持,終于獲得了成功。

D.小慶年幼,無意間打攪了母親紡線,婆婆見到后主動將小慶拉到自己懷里,可見她對媳婦的態度已發生明顯轉變。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插敘鬼子兇殘搶掠等內容,既交代故事背景,又解釋“大家餓肚子”的原因,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

B.本文多次聚焦人物眼睛,如媳婦"翻著兩眼想什么"、婆婆"拿眼角斜瞟",這些細節有利于表現人物的心理。

C.文中關于婆婆跟媳婦學紡線的描寫部分,既表現紡線勞動的困難,又側面烘托出媳婦能干、肯吃苦的形象。

D.本文語言樸實無華,大量使用口語,生活氣息濃郁,原汁原味地展現了抗日根據地農村家庭生活場景。

8.從文學角度看,小說對“丈夫”著墨很少,但這一角色又很重要。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9.這篇小說在多方面體現了文學創作的"人民性",請結合本文和現代文閱讀I的材料二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6

材料: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節選自《論語·八佾篇》)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驕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驕有道之士,日以相驕,奚時相得?若儒墨之議與齊荊之服矣。賢主則不然,士雖驕之,而己愈禮之,士安得不歸之?士所歸,天下從之,為帝。帝也者,天下之適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堯不以帝見善綣,北面而問焉。堯,天子也;善綣,布衣也。何故禮之若此其甚也?善綣,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驕也。堯論其德行達智而弗若,故北面而問焉。此之謂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禮賢? 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於窮巷之中,甕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驁祿爵者,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敢驁霸王乎?” 遂見之,不可止。世多舉桓公之內行內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而內行修,王猶少。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見翟黃,踞於堂而與之言。翟黃不說,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女欲官則相位,欲祿則上卿。既受吾實,又責吾禮,無乃難乎!”故賢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實者其禮之。禮士莫高乎節欲,欲節則令行矣。文侯可謂好禮士矣。好禮士,故南勝荊於連堤,東勝齊於長城,虜齊侯,獻諸天子,天子賞文侯以上聞。

(節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斯句。正確的項是(3分)

A.世多舉桓公之內行/內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而內行修/王猶少

B.世侈舉租公之內行/內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而內行修王/猶少

C.世多舉桓公之內行/內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面內行修/王猶少

D.世多舉桓公之內行/內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而內行修王/猶少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儒家講“愛人”,墨家講“兼愛”,理念不同,戰國時并為顯學。

B.“天下之所適也”與“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赤壁賦》)兩句中的“適”字含義不同.

C.“三至”指多次前往,“三”在古文里常虛指多數,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 踞,文中指伸開劇坐,是無禮之舉,《鴻門宴》"項王按劍而跽"中的"跽"與此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道之士傲視君主,君主亦傲視有道之士,這將使君臣不相得,作者對后者有批評之意。

B.路公旦朝見住在窮巷陋室中人,禮賢下士。輔佐周成王在文王和武王的基礎上實現大治。

C.面對翟黃的不悅,文侯認為其已獲得官位故可無禮待之,依孔子的觀點,文侯做法不當。

D.材料二以堯、周公、齊祖公、魏文侯為例,闡明了“禮賢”之因,也提出了賢才的標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賢主則不然,士雖驕之,而己愈禮之,士安得不歸之?

(2)士驁祿爵者,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

14.“禮賢下士”素來為執政者之美德。請結合文段,概括執政者禮賢下士的原因。(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小題。

滿庭芳·赤壁磯頭

南宋 戴復古

赤壁磯頭,臨皋亭下,扁舟兩度經過。江山如畫,風月奈愁何。三國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煙波。風流處,竹樓無恙,相對有東波。

登臨,還自笑,狂游四海,一向忘家。算天寒路遠,早早歸呵。明日片帆東下,滄州上、千里蘆花。真堪愛,買魚沽酒,到處聽吳歌。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貫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

A.詞人乘船兩度經過赤壁,雖感此處景色美好,但美景并不能化解內心的憂愁。

B.上闋用典,“風流處”化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寄寓的情感也相同。

C.“片帆”即孤舟,暗示人物處境,“孤帆遠影碧空盡”中的“孤帆”用法相似。

D.本詞上闋寫景,景中有情;下闋先抒情,后敘事,實寫內心情思和返鄉生活。

16.本詞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皆為登臨赤壁所作,兩首詞在抒發的感情上有何

異同?請結合兩首詞的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鏡子有時會引發人們美人遲暮、時光易逝的惆悵,如:“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廣納賢才一統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列舉了十件值得深思的事期望君王能做到,其中從思想修養方面規勸唐太宗謙遜不自傲的是∶“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題。

中國民族舞劇正在進行著把中國故事講得更好的實踐,如何兼顧"跳好舞"和"講好故事"這兩方面,是舞劇創作者面對的挑戰。為此舞劇創作者需要_____①_____,充分借鑒多種藝術形式,從主題、敘事、舞臺技術等方面拓展中國舞劇藝術的表達空間。

在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創作者需要對那些被沉積、遺忘與忽視而又能貫通文化樞紐的中國故事進行表達與傳播,給社會文化以助力。最近幾年在創作中引起廣泛社會影響并產生積極社會效應的舞劇題材類型,首推紅色題材舞劇。這一系列舞劇都取材于中國革命與建設時期的英雄事跡,表達先烈堅定的革命信念與前輩_____②_____的奮斗歷程。

當前、中國人民對共和國歷史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樸素認同和民族自信心的不斷增長,使愛國主義情感的表達成了一種"剛需"。舞臺上迫切需要一種表達中國人歷史觀與文化精神的作品,幫助中國人認清紛繁復雜的外界形勢,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并重塑世界觀。抗美援朝戰爭鍛造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______③_____的精神財富,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文中面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謝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劇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題。

“情緒勢動”指的是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依照組織規則,努力調整并表達出特定情緒,比如服務員熱蜂回應顧客、護士耐心安撫患者等。雖然在很多情況下,情緒勞動是工作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工作績效,但毫無疑問,情緒勢動是把雙刃劍、____①____。有研究表明,情緒勞動的不斷累積可產生工作倦怠、情緒崩潰等效應。

在這個不確定性劇增的時代,“保住份工”已成為很多人最樸素的愿望。但也有人情緒一下沒繃住,當眾掀桌怒罵領導,事后為"杜死"場面后悔不已。____②____?首先,我們要識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其次,我們要學會在安全的環境中充分釋放情緒。最后,我們要掌握和恰當使用情堵勞動策略。

情緒勞動是一種勞心費力地付出,但運用得好會為你的工作成果錦上添花。榮格說:"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來自于外界,______③_____。有意識地及時疏導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緒,讓情緒自然流淌,便會感受到對自己的滋養。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21.下列選項中,和文中劃橫線句子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

B.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

C.戰士布魯諾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當中翱翔。

D.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三)語言文字運用Ⅲ(本題共1小題,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2題。

22.“一字評語”是以一個字來評價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語雖短小、卻常常能給出恰當準確的評價。《紅樓夢》中人物眾多,但各自形象鮮明、請仿照下表示例,從"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中任選兩位,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闡述其"一字評語"的理由。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許多人渴求名聲,認為名聲代表自己的努力被肯定,獲得名聲會讓人感到幸福。但也有人在獲得名聲后,抱怨名聲帶來了沉重負擔,因而感到不幸福。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3分)D

【試題分析】D項不正確,原文"各種時代精神具有了民族性",民族精神融合的是“各種時代精神”。

2.(3分)D

【試題分析】D項不正確,原文"文學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并不在于寫什么題材,關鍵是看作者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只是強調“作品是否具有人民性,是由作品表達怎樣的感情”所決定的一原文并無“糾正重視題材的創作傾向”這一觀點。

3.(3分)B

【試題分析】B項"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大意是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難之人的眼淚,"行人淚"是詞人站在人民立場抒發憂民之情。("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大意是滿含人民血淚的江水滾滾東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無法阻擋的。借人民顛沛流離之淚,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表現出當時人民受到的極大痛苦;A項表達了曹操有志于一統天下,卻深感人生短暫、時不我待;C項表面寫百姓生活,實則贊頌主政官員;D項為李白夸贊楊貴妃的作品。A、C、D 均不是"站在人民立場為人民創作"。

4.(4分)

大前提:凡是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達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就具有人民性。小前提:《伐檀》《碩鼠》《賣炭翁》《竇娥冤》《水滸傳》這些作品都是從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達人民思想感情。

結論:《伐檀》《碩鼠》《賣炭翁》《竇娥冤》《水滸傳》這些作品都具有人民性。

【評分參考:4分。①具有三段論的基本形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1分);②超然客公眾號 完整展示推理過程(3分,每答對一點1分,兩點2分,三點3分)】

5.(4分)

①在創作導向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②在創作目的上,要發揚向上向善的優良傳統,創作更多優秀作品來滋養人民的審美價值觀,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③在創作路徑上,要深入職場,了解真實的職場生活。

④在創作內容上,要塑造鮮明的職場人物形象,體現職場人的時代精神。

【評分參考:答對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未扣情境作答,要酌情扣分。】

6.(3分)B

【試題分析】“對家庭的冷漠”分析不正確。

7.(3分)A

【試題分析】選項相關內容為人物心理描寫,不屬于插敘,也未體現"使小說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

8.(6分)

①丈夫的沉默能渲染緊張氣氛,突出家境的窘迫。

②丈夫的束手無策襯托出媳婦的能干。

③小說旨在表現根據地婦女克服困難、生產自救的精神風貌,略寫丈夫能凸顯女性形象。

【評分參考:每答對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6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

①小說反映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艱苦生活,塑造了媳婦、婆婆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②小說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戰勝因侵略者造成的饑荒的信心等。

③小說弘揚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頑強抗戰等時代精神。

【評分參考:每答對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6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 (3分)C

【試題分析】世多舉桓公之內行,內行雖不修,霸亦可矣。誠行之此論,而內行修,王猶少,此句意為:世人大多指責桓公的私生活,他的私生活雖然不檢點,(但有如此好士之心)稱霸還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則去做,而且私生活還好,就是稱王恐怕還不止呢!

11.(3分)C

【試題分析】 "三而竭"中"三"表序數,即"第三"的意思。

12.(3分)D

【試題分析】文段并未提出賢才的標準是什么。

13(8分)

(1)(4分)賢明的君主則不是這樣,士雖然傲視自己,而自己卻越發用禮對待他們,(這樣的話)士人怎么能不歸附他呢?

【評分參考:4分。譯出大意給1分;“驕”“禮”“安”三處,每譯對一處給 1 分。】

(2)(4分)看輕爵位俸祿的士人,顯然輕視君主,看輕王霸之業的君主,也輕視士人。

【評分參考:4分。超然客公眾號 譯出大意給1分;“傲”“固”“士傲爵祿者”(句式)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 (3分)

①賢才品行高尚,聰明智慧,值得尊重。

②禮賢下士可招致人才,成就大業。

③賢才多不慕名利,執政者只需以禮相待方可招攬。

【評分參考:3分。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15.(3分)D

【試題分析】下闋敘事部分為詞人的想象,借想象歸鄉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詞人歸鄉之情的深重。

16.(6分)

同:兩首詞都通過物是人非的對比,表達了對三國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

異:①蘇詞通過對周瑜赤壁之戰時雄姿的描寫,表達了對周瑜風姿和成就的贊頌、仰慕之情,又通過寫自己"早無華發",表達了對自身年華老去、功業未就的悲嘆惆悵。

②戴詞通過"早早歸呵"的直抒胸臆和對歸鄉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達了自己對歸鄉的渴盼之情。

【評分參考:每點答案2分,情感1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7.(6分)

(1)示例一: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示例二: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示例三: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示例四:自笑鏡中人,白發如霜草;

示例五: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2)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評分參考: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給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給分。]

18.(3分)

示例:①博采眾長②艱苦卓絕 ③彌足珍貴

【評分參考:一空1分。每答對一處給1分,有錯別字該處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19.(4分)創作者需要對那些被沉積、忽視與遺忘而又能貫通文化樞紐的中國故事進行表達與傳播

【評分參考:該句共兩處語病,每改對一處得2分,兩處4分。如該句語言不流暢,酌情扣分。】

20.(4分)

①持續的情緒勞動會降低工作效率

②那我們該怎么控制好情緒呢

③而是來自內耗

【評分參考:每寫出一處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字數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1.(3分)D

【試題分析】D項使用比喻修辭手法,其他項與文段畫橫線句子均使用比擬修辭手法。

22.(4分)【示例】

【評分參考:①每填對一空2分,兩空4分。②句式要求:符合因果關系。(1分)③闡述理由。(1分)言之成理即可)。多答按前兩句給分。】

23 .(60分)

(一)作文評價整體要求: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確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

(二)作文等級評分標準(60分)

說明:

1.基礎等級評分,“題意”項主要看選擇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選擇角度符合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的屬于“符合題意”、與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沾邊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2.發展等級評分,不求全面,可根據“特征”4項 16點中若干突出點按等評分。

(1)深刻: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②揭示事物內在關系;③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④材料豐富;⑤論據充實;⑥形象豐滿;⑦意境深遠。

(3)有文采:用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意: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3.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每少50字扣1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魯定公問:"君王差使臣子,臣子侍奉君王,依什么原則?"孔子回答說:"君王差使臣下要以禮相待,臣子要用忠心侍奉君王。”

材料二:

有道的士人本來就傲視君主,不賢明的君主也傲視有道的士人,他們天天這樣互相傲視,什么時候才能相投?這就像儒家、墨家的觀點和齊國、楚國的服飾互相不同一樣。賢明的君主就不是這樣,士雖然傲視自己,而自己卻越發用禮對待他們,(這樣,)士人怎能不歸附他呢?士人歸附他了,天下人就會跟著他們(歸附)。所謂帝,是指天下人都來親附的人;所謂王,是指天下人都來歸服的人。堯不用帝王的身份去會見善綣,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請教。堯是天子;善綣是平民。堯為什么這樣過分地禮遇他呢?因為善繼是得道的人,對得道的人,不可傲視。堯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謀不如善綣,所以面向北恭敬地向他請教,這就叫做無比公正。不是無比公正,誰又能禮遇賢者呢?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拜訪過七十個住在窮巷陋室里的人。對于周朝,文王開了頭而沒有完全成就大功:武王滅商成就大功而天下大治尚未完成:直到周公輔佐年幼的成王才真正完成.“成王”之稱由此而來,(這種情況的出現)難道不是因為禮賢下士嗎?齊桓公去見小臣稷,一天中多次前往都沒能見到。跟隨的人說:“大國的君主去見一個平民,一天中多次前往都沒能見到,就算了吧!”桓公說:“不對。看輕爵位俸祿的士人,固然輕視君主;看輕王霸之業的君主,也輕視士人。縱使先生他看輕爵位俸祿,我怎么敢看輕王霸之業呢?”桓公終究見到了小臣稷,隨從沒能阻止住他。世人大多指責桓公的私生活,他的私生活雖然不檢點,(但有如此好士之心,)稱霸還是叫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則去做,而且私生活還好,就是稱王恐怕還不止呢!魏文侯去見段干木、站得疲倦了卻不敢休息。回來以后見翟黃,箕踞于堂上來跟他談話。瞿黃很不高民。文侯說:“段干木,讓他做官他不肯做。現在你想當官就身居相位,你已經接受了我給你的官職,又要求我以禮相待,恐怕很難辦到吧。”所以賢明的君主對待士人,不肯接受官職的就以禮相待。禮遇士人沒有比節制自己的欲望更好的了。欲望得到節制,命令就可以執行了。魏文侯可以說是喜好以禮待士了。喜好以禮待士,所以向東能在長城戰勝齊國,俘虜齊侯,并把他獻給周天子,周天子封賞他為上卿。

文章由超然客公眾號校編,分享旨在服務教學,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