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數學輔導,科大訊飛AI學習機T20系列大模型創新推出了“分層知識圖譜”,可根據教材知識點和本地化考情大數據,生成基礎、進階、拔高三級難度的知識圖譜。除了可以生成解題思路點撥,并進行互動引導,包括額外提供區別于常規解法的解答思路。
針對口語對話,認知大模型提供類人對話場景,雙語無限制連續對話,AI既能主動提問也能給出相應回答,并在對話中糾正使用者的語法錯誤,如同是孩子的24小時1對1 “口語聊天語伴”。
參考訊飛大模型+AI學習機的應用案例,未來伴隨著大模型在教育領域的大規模落地應用,交互式、個性化的學習趨勢將會更加突出。
二、教育行業如何應用大模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教育具有語言交互等特點,使其在ChatGPT及AIGC相關技術的應用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從國外教育行業來看,可汗學院、多鄰國、Chegg等教育機構紛紛已經推出由GPT-4驅動的學習輔助工具。
國內教育行業則更傾向于自研垂類模型,已經有所動作的網易有道、好未來均選擇了從小切口切入,針對口語練習、作文批改、數學講題其中自家的優勢部分提供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體現了行業對大模型的普遍應用邏輯,即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主業,一定都會從自有主業和主應用出發去考慮,如何與大模型進行更好的結合。
教育垂類場景在對大模型的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在人機對話過程中,大模型需要實現良師益友的溝通方式。在提供題目講解時,大模型也需要提供詳盡的過程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網易有道官宣推出專為教育場景自研的類ChatGPT模型“子曰”,近期,網易有道發布了基于“子曰”大模型開發的AI口語老師劇透視頻。
視頻顯示,相較過往口語練習產品,網易有道AI口語老師能夠提供多種開放式的練習場景,同時會根據用戶需求扮演多種角色,主動引導用戶進行多輪對話,整體體驗感非常接近真實的對話。結束對話后,產品還可以快速生成“練習報告”,從發音、語法等維度給予用戶反饋。
學而思則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自研數學大模型“MathGPT”的研發工作,以數學領域的解題和講題算法為核心,計劃將于年內推出基于該自研大模型的產品級應用。
學而思透露,希望通過MathGPT彌補和攻克大語言模型的三個問題:一是題目解答的正確率,現在GPT結果經常出現錯誤;二是解題步驟更加清晰、穩定,現在GPT的解題步驟每次都不一樣,而且生成內容經常冗余;三是講題更有趣、個性化,現在GPT的解釋過于“學術”和機械。
值得一提的是,與科大訊飛選擇將學習機作為承載的思路類似,學而思在學習機內部上線AI講題機器人小π,并表示未來將利用ChatGPT相關技術不斷對學習機等產品進行升級迭代。
三、大模型蔚然成風?
眼下,大模型賽道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涌入。3月,百度發布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4月,商湯科技發布“日日新”大模型體系,阿里巴巴推出大模型產品“通義千問”。
目前,國內大模型領域已經形成了三大派別,包括以百度、阿里、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派;以網易有道、京東云等為代表的垂類大模型派;以及以王慧文、王小川等為代表的基于ChatGPT技術的創業派。三方都在探索大模型的商業化應用。
針對當前市場上的“大模型熱潮”,業內人士認為,有了微軟對OpenAI百億美元投資的背書,大模型已經成為各家應用AI技術的一個新思路。當前,頗多企業選擇加入這一賽道,也是寄希望于此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但整體來看,目前大模型的火爆主要還是在輿論層面,在實際落地中仍面臨幾大難點。一是大模型門檻很高,更適合技術和資金充足的頭部企業。二是大模型技術成熟度有限,有幾家大模型推出之后效果并不好,目前,產品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單從教育來看,無論是通用大模型還是教育垂類模型,相關產品能否在具體應用場景下成立、能否匹配不同人群的學習需要、使用效果如何,暫時還未有驗證。整體來看,大模型商業化仍在初期探索階段,各家能否在大模型業務板塊實現長期運營,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