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低的境遇,蘇軾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日期:2023-05-05 11:40:1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因戴罪之身,沒有俸祿,全家人靠一點積蓄艱難度日。

發現當地人因貧困,將孩子棄置荒野,任其自生自滅,他就帶頭捐款,成立“育兒會”,救活了成千上萬的嬰兒。

公元1085年,宋神宗駕崩,英宗皇太后攝政,蘇軾東山再起。

因與太后和司馬光政見不合,蘇軾自請外放,遠赴杭州出任太守。

前途受阻,仕途慘淡,但他卻并未被陰霾遮蔽、消極頹廢。

西湖滿是水草,影響百姓用水,蘇軾就全心投入政務,修水利,建蘇堤,贏得百姓們的愛戴。

公元1091年,蘇軾再回朝廷,先后擔任兵部、禮部尚書。

但好景不長,太后駕崩,18歲的哲宗親政,他瘋狂打擊元祜黨人,蘇軾再次被貶惠州、儋州。

惠州生產力落后,百姓時常忍饑挨餓,他就改良農具,教授先進的插秧技術,使得農作物產量大大提高。

儋州地處孤島,文化凋敝,他就辦學堂、興教化,培養出了第一位進士。

宦海浮沉,命運的大手稍一撥弄,就將蘇軾的理想抱負打擊得七零八落。

但卻無法阻擾他躬身為民,服務百姓,成就一番功業與榮耀。

正如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對蘇東坡的評語:“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漂泊江湖之遠,結交鄉野志士

蘇軾曾想過棄官務農,被貶黃州,正好幫他實現了這個愿望。

他在黃州開荒種地,筑水壩,建魚池,自稱“東坡居士”。

他居住的臨皋亭,原本是驛亭,他卻甚是滿意:

“窗簾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見水上風帆上下,遠望則水空相接,一片蒼茫。”

空閑時,他與農夫、樵夫談天說地。

因滿腹學識,待人和善,他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開酒館的潘丙,開藥店的郭遘以及詩僧參寥,都與蘇軾來往密切。

有時,他會乘坐小舟,到樊口的潘丙酒店小酌幾杯,與潘丙相談甚歡;

有時,他過江去看同鄉好友王齊愈,若逢風狂雨暴,無法過江回家,便在王家住上數日;

隔段時日,他會去太守家,大快朵頤,酒足飯飽之余,兩人談古論道。

在這期間,好朋友馬夢得不離不棄,始終如一,陪他度過了這段難熬的歲月。

同鄉巢谷,從四川眉州遠道而來,特意來做他孩子的塾師。

蘇軾曾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正是有了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蘇軾才能走出人生低谷,重拾生活的熱情,融入當地百姓。

放眼身邊,有些人因眼前一點小得失,就郁郁寡歡,心灰意冷。

工作暫時受阻,頓覺前途渺茫,沒有勇氣重整旗鼓;

家庭產生矛盾,只會煩惱頹廢,任問題越積越深;

感情受到挫折,只懂怨天尤人,無心修復和經營。

這世上,風光得意總是僥幸,疾風驟雨才是人生。

就算命運的重錘無情砸向我們,都不應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唯有如此,才能享受遠山長天的遼闊與富足,活得志趣盎然。

滿肚不合時宜,唯有初心不改

蘇軾十歲時,母親程夫人給他講述《范滂傳》。

說到范滂不畏強權,為民請命時,小蘇軾大為感動,立志要做范滂一樣的人。

程夫人甚是欣慰,笑著說,你要做范滂,我就可以做范滂的母親。

自此,蘇軾潛心學習,無論得意失意,惜民愛民,初心不改。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朝廷分為新舊兩黨。

蘇軾從施政角度,就事論事,對兩方都不滿意,于是被兩黨接連打擊。

熙寧四年,新黨得勢,蘇軾抨擊新法弊病,被王安石排擠,遠赴杭州。

元豐八年,司馬光主政,不論是否對百姓有利,對新法全盤否定。

蘇軾上書斥責舊黨,又被舊黨排擠,再度外放。

此后數年,新舊兩黨都排擠蘇軾,無論哪方得勢,蘇軾都躲不掉被貶的命運。

一次,退朝回家,蘇軾指著自己的肚子問身邊人,這里面都是什么。

有人說,是學富五車;有人答,是足智多謀;蘇軾沉默不語。

只有朝云直言不諱地說,一肚子違經背道、不合時宜。

蘇軾聽完,哈哈大笑,頗有一番自嘲和得意。

蘇軾這一生,其實有很多次可以平步青云、逆天改命的機會。

但他始終不為功名所動,在泥沙俱下的朝堂上,以一腔孤勇對抗當權者。

即使顛沛流離、淪落天涯,可無論身在何方,蘇軾從未變過。

他始終是那個立志要做范滂的翩翩少年。

現實中,多少人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忘卻了來時的路:

畢業后,隨波逐流,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拿著穩定的薪水,日復一日的生活;

三十歲,盲目跟風,匆忙買房結婚,渾渾噩噩走進圍城,卻一地雞毛;

看見別人考職稱、學副業,自己也不甘人后,卻從未想過究竟要什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真正的成熟,不是人云亦云,跟隨大眾的腳步,而是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守住心靈的澄澈,維護自己的本心。

2000年,蘇東坡被法國《世界報》評選為“千年英雄”,全球一共12位,他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

人生這艘跌宕起伏的船,載著蘇軾嘗盡了世間冷暖,但他始終樂觀豁達,活得恣意瀟灑。

就像他說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當我們經歷失敗,陷入低谷期;與親人分離,傷心欲絕時,不妨學學蘇軾,以一顆從容釋然之心,活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境界。

縱然生活坎坷艱辛,只要心懷赤忱,就能春風化雨,柳暗花明。

作者簡介:那漣,富書作者,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