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起跑的嘉興沒有怠慢,對外開放的步伐還在提速。今年4月16日至26日,嘉興組織高規格商務考察團,由嘉興市主要領導帶隊,赴德國、比利時、瑞士開展招商對接,參加重點展會、舉辦城市推介會、項目洽談會、拜訪國際行業龍頭企業……在考察團馬不停蹄的努力下,投資5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項目和1億美元新材料項目成功簽約,招大引強再添新軍!
開放是一種姿態,離不開嘉興這座城市里蘊藏的“外向型”基因。由開放引來高質量外資,僅有姿態還不夠,還需要內涵。在嘉興,這種內涵包括良好的產業基礎、充沛的創新活力、優質的營商環境……這就不能不提嘉興的另一種重要城市基因:智造基因。
智造之城
嘉興制造業優勢古已有之。在宋元時即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絲綢產業更是嘉興制造業的智慧精華。“衣被天下”“收不完的西塘紗”,這些古諺是最好的褒獎評語。
嘉興沉淀千年的“智造基因”,在新時代澎湃勃發。如今,嘉興已建立起門類齊全、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6985家,位居浙江省第3。
造而無智則罔,智而不造則殆。嘉興明確提出了從“制造大市”邁向“智造創新強市”的目標。在2023上海?嘉興城市推介大會暨嘉興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嘉興市政府表示,今后五年,要立足未來發展,聚焦基礎設施、現代產業、科技創新、社會民生等領域,每年謀劃500個左右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1.5萬億元,全面提升城市“智造”能級。
“135N”培育計劃是嘉興制造業向“智造”跨進的一套獨家“組合秘技”。即抓住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契機,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打造1個全球性產業集群、3個全國性產業集群、5個長三角區域性產業集群。
“135N”培育計劃的成效正在顯現。2022年,嘉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20.7%、70.5%和44%,新材料制造業增加值、新能源汽車產量均列浙江省第1,玻纖、光伏、鋰電材料等產品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影響力。
有了“秘技”,還需勤于用功。嘉興總能及時發現自身發展的“門坎兒”在哪里,又擅長“爬坡過坎”。為了將長板“拉更長”,嘉興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推動優質企業方陣培育壯大。部署實施制造業十大龍頭企業培育工程,設立長三角“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基地,持續推進“上市100”專項行動。花開就要結果,付出終得回報。嘉興目前已擁有百億級企業1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4家、上市企業82家,一批具有行業話語權的領軍企業成為筑就“智造之城”的重要基石。
“智造”是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從去年底開始,嘉興準確把脈形勢,第一時間跑出去“搶單”,給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制造業轉向“智造”搶占了先機。事實證明,嘉興“搶”對了。據統計,嘉興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了制造業投資290億元,規模居浙江省第一,實現了制造業“開門紅”,也為邁向“智造之城”再添一塊踏板。
重大項目將成為撐起嘉興“智造之城”的“四梁八柱”。而“智造之城”要發展壯大,必然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智造”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智造”的靈魂。
創新之城
在國內國外招商引資現場敢“搶”、敢拼、敢自薦的嘉興,是有底氣的。這份底氣源自于創新。
嘉興的科創資源非常豐富,是一座創新涌動的活力之城。作為浙江省區域創新體系副中心,嘉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41%,蟬聯浙江省“科技創新鼎”,獲評“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
創新始終是嘉興快速融入長三角發展快車的“催化劑”。以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為引領,用好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資源優勢,布局建設一批創新活躍、生態優越的科創湖區。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攜手,構建形成資源集聚、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創新平臺體系。
浙江清華長三院
“雙倍增”計劃是嘉興不斷集聚創新能量的訣竅。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全球研發中心、規上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助力創新主體增量提質。全市已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69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8756家。大力引育創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近三年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410名,新增大學生超30萬人,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國地級市第5位。
嘉興政府花功夫、送資金,全面推進“智造”創新,吹響了邁向“智造創新強市”的沖鋒號。特別是嘉興作為唯一地級市,與上海、合肥、南京、杭州共同獲批建設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著力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創金融一體化服務基地。未來5年,科創基金總規模將達1000億元以上,為嘉興科技創新的航線將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活水在涌動,活力在迸發,底氣十足的嘉興正在長三角涌起一波又一波創新的浪花。
潮涌之城
潮涌之時,澎湃壯闊,一浪推得一浪高。就像如今的嘉興,南湖之水與黃浦江水激蕩起層層疊疊的潮音,在長三角漫延。
2018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嘉興確立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首位戰略,明確了“12410”的總體思路,拉開了高水平、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大幕。
“一體化”路網建設讓嘉興這部長三角“引擎”動力更加強勁。伴隨通蘇嘉甬鐵路、金山至平湖市域鐵路、嘉興至楓南市域鐵路、嘉善至西塘市域鐵路、嘉興機場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樞紐城市已現雛形。
嘉興機場(正面效果圖)
作為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鏈”動上下游產業的嘉興之路正不斷拓寬。加快培育集成電路、新基建等區域性產業集群,成功創建多個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與上海跨區域產業合作園建設持續深化。
優質的營商環境則是嘉興可以廣交朋友的一張“金字名片”。市場化機制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深化,推出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改革75項,高頻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率達到97.9%,1300多個政務事項與上海、蘇州等地實現“跨省通辦”。
2023年,“一體化賦能高質量發展”走進嘉興主題行動啟動后,貫穿全年的“1+1+N”系列活動將進一步推動嘉興城市形象“出圈”,讓嘉興獲得更多的GDP轉化、更持久的美譽度和競爭力。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也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嘉興高質量發展的航標。
“低調內斂”的嘉興,要苦修內功,打下堅實的制造業基礎,建成“公鐵水空”一體化的交通樞紐,把“交通興則百業興,交通暢則百業旺”的故事寫進長三角發展的記錄簿上。
嘉紹大橋
“高調求新”的嘉興,將包容并蓄,海納百川,創造新時代“龍興之地”的新偉業。無論是歷史沉淀下千年古城、文化名城,還是用時間奮斗來的水鄉綠城、“智造新城”,嘉興用歲月寫下了城市名片,也將會繼續用時間證明,這是一座涌動無盡希望的未來之城。
連江通海的嘉興,錨定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勢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推進城市協同創新快馬加鞭,產業集群加速崛起,互聯互通日新月異,民生共享提質增速,要奮力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畫卷中,抒寫下濃墨重彩的“嘉興篇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