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被擁立時即感到自己無法為帝,秦朝的制度也是其滅亡之因

日期:2023-04-20 11:46:1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秦二世胡亥在被趙高勸說篡位之時就對趙高說過:“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食”。

先不說胡亥登基稱帝之后的作為,就看胡亥在未登基稱帝前對趙高所說之話就能看出,胡亥自己都感覺自己是一個才能淺薄之人,即使在他人的幫助之下登上帝位,也是無能的表現,可見胡亥對自己還是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其之后的所做作為也能加以印證。胡亥本就知道自己即位是不合章法,是謀逆之舉,大逆不道,天下人是不會服從的,不僅自己會遭受禍殃,國家也會滅亡。

胡亥即位前對趙高所說之話,在之后也一一印證。胡亥即位后,天下人不服胡亥,大澤鄉起義之時,陳勝就說過:“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之一就有胡亥繼承帝位是名不正言不順。

胡亥之前所說自己謀逆篡位會遭受禍殃,國家也會滅亡。最終的結果也是如此,胡亥即位稱帝后,擁立胡亥的趙高掌握秦朝實權,胡亥最終也被趙高派人殺害于望夷宮,胡亥駕崩后不久,秦朝也在農民起義中覆滅。胡亥這點自知之明不得不說還是有一定的見解。

秦始皇

秦朝在秦始皇活著時叛亂不足為懼,駕崩后叛亂卻勢如破竹,原因在于胡亥的才能不足以駕馭中央集權下至高無上的皇權,胡亥并不適合當帝王,尤其是大權在握的帝王,胡亥和秦始皇之間的差距沒有可比性,如果將胡亥換做秦始皇還是秦王的時期,秦國都不用指望統一六國了,不被趙國或是六國合縱下覆滅就不錯了,如果秦始皇在世,以秦始皇的才能加威望,天下的叛亂確實不足為懼,但胡亥不是始皇帝。

秦始皇駕崩后,公子扶蘇若能正常繼承皇位,天下又是不同的局面,這就說到秦末爆發農民起義的間接原因,秦國的制度問題。秦國自秦孝公時期重用商鞅,推行商鞅變法,秦國的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鞅變法下是富國強兵的政策,如何富國強兵呢?商鞅變法中首先提高秦國的生產力,鼓勵生產,先讓秦國富裕起來,然后提高軍事能力,在商鞅變法下,秦國的百姓只有提高生產和參軍兩條路可走。

百姓提高生產力或是參軍征戰就會有獎勵,秦國的兩次軍功改革下形成的二十級“軍功爵制”,使得秦國儼然變成了一個“戰爭機器”,秦國的富國強兵適合征戰擴張,一統天下,商鞅變法后秦國的制度在后代秦王征戰和秦始皇吞并六國之時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秦朝建立后,這樣的制度并不適合治理天下,天下的戰事變的少了,秦國已經不能通過發動戰爭變強,秦國的百萬大軍成為了秦國的負擔。

如果沒有戰爭,以當時的情況,秦國的百萬大軍花費甚多,并且沒有戰爭,兵士也無法獲得軍功,長期如此,士氣也會逐漸低下。秦國此時需要的是一套適合治理天下的制度,秦國在商鞅變法后推崇法家思想,實行的是輕罪用重刑,秦國的律法嚴厲且苛刻。而如果公子扶蘇即位,以扶蘇仁政的表現,秦國的治國理念將會發生改變,秦末的大澤鄉起義也是因為秦朝的律法苛刻導致。

陳勝、吳廣因不能按時達到目的地,依照秦二世胡亥時期的苛政就會被處死,百姓是不得不起義,不起義就是死。扶蘇繼位的話,就算不能和父親秦始皇比肩,也不至于比胡亥更加苛政,按照歷史記載,百姓心中認為扶蘇是一個賢德的公子,是看好扶蘇的,也認可扶蘇。而胡亥的才能本不足以勝任帝位,也不得天下人的認可,雖然最終雖然上臺,但是名不正言不順。

秦始皇

如果胡亥是一位賢明,有才能的皇帝,即位后能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也會接受胡亥。然胡亥上臺后,不僅沒有作為,反而變本加厲,秦始皇在位時期,為了抵抗匈奴,征集了幾十萬民夫修建長城,并發兵30萬駐守邊疆,南征百越后,派遣軍民幾十萬遷移南方,還修建阿房宮,秦朝此時的民力用度已經多大,甚至到了極限無法再多,加上秦始皇才能不至于讓天下不穩。

胡亥即位后,先是殘害手足,將幾十個兄弟姐妹殘忍殺害,致使秦國宗室離心離德,后陷害大臣,將不聽話的文武大臣,輕者下貶不用,重者殺害,如秦始皇看重的蒙恬、蒙毅兄弟就被胡亥殘害,此時的秦朝是趙高掌握實權,朝中的要職遍布趙高的黨羽,而胡亥只知道貪圖享樂,不顧朝政。并且實行苛政,大量的征集民夫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宮,各種途徑征召的民夫合起來多達二三百萬人。

不僅如此,胡亥還讓各地向都城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胡亥即位后,百姓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本來大量征召民夫已經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加上嚴重的賦稅和胡亥實行的苛政,最終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因下大雨無法按時達到目的地,按照胡亥在位時期的律法就要被處死,最終不得已而起義。

秦朝在胡亥無能的治理下,導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后,各地農民起義如雨后春筍般爆發,然而此時胡亥不僅不作為,反而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不同意有“反叛”的事,可見帝王做到胡亥這樣,秦朝不覆滅都難,不爆發起義都是不正常的行為。胡亥不僅不作為,反而只知道在后宮享樂,重用趙高,讓趙高大權在握,獨斷專行,實行殘暴的統治,最終導致秦朝在農民起義中覆滅。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