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人”丨劉瑞強:讓友誼之花綻放非洲大地

日期:2023-06-01 12:08:0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2020年,濮陽市衛健委接到上級指示:以濮陽市人民醫院為組長單位,組建中國援埃塞俄比亞第22批醫療隊,要選拔一名副院長擔任醫療隊隊長,赴非洲工作一年。

當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加上埃塞俄比亞地處非洲,落后、貧窮、國內戰亂頻發,誰都知道“那里危險”,“去了就可能回不來”。派誰當這個醫療隊隊長,組織上犯了難。這個時候,劉瑞強主動站了出來:“埃塞正處戰亂時期,那里更需要外科醫生,讓我去吧!”

其實,他沒有告訴組織:當時他母親91歲,父親86歲,都有慢性病,常年吃藥,他又是家里唯一的兒子,正是需要他床前盡孝的時候啊!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作為黨培養多年的干部,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就應該時刻要以大局為重,主動擔當作為,為組織排憂解難。”劉瑞強說。

天有不測風云。出國前一個月,劉瑞強的老父親被查出肺癌晚期!這讓劉瑞強一時難以承受,此時援埃醫療隊員名單已經兩國外交部研究確定,不能更換!

有著63年黨齡的老父親,反過來安慰他說:我都80多歲了,再沒機會為國效力了,可不能因為我拖你后腿啊。妻子也寬慰他:家里有我,你盡管放心去工作;也就是一年時間,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當年11月,劉瑞強到老家看望老父親最后一眼,帶著家人的鼓勵和寬慰,揣著忐忑和不安,帶領著中國援埃塞俄比亞第22批醫療隊,告別祖國和親人,逆行出征,奔赴萬里之外的非洲,為埃塞俄比亞人民奉獻自己的醫術和愛心。

援埃醫療隊出國一個月零七天后,也就是2021年1月4日,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老父親沒能等到劉瑞強回國見他最后一面,熬不過病痛的折磨而撒手人寰!

劉瑞強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如萬把鋼刀扎在心尖。他后來說:作為醫生,我見慣了生死,雖然知道早晚有這一天,但這一天還是來得太快、太早了;作為唯一的兒子,沒有在他老人家生命的最后一刻陪在他身邊,沒能為他養老送終,這是最令人痛心的!

此時的援埃醫療隊初到埃國,諸多困難和風險亟待面對和解決,作為隊長的劉瑞強自知自身責任重大,父親去世的消息,他誰也沒有告訴,獨自在房間里暗自流淚過后,隨即投入高強度工作中,以此壓抑自己對父親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勇毅作為,為埃國人民送去生命的希望

中國醫療隊援助的是埃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郊的提露內絲—北京醫院。

醫療隊剛到埃國時,亞的斯亞貝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高峰時期感染率高達89%,與瘟疫并行的還有此起彼伏、持續升級的戰亂,社會形勢動蕩不安,醫療隊員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廚房里,到處可見蹦蹦跳跳的蟑螂;房間里,撕咬打架的老鼠時不時就從眼前躥過;

過期的米面油,是家常便飯,過期八個月的方便面還珍藏著以備不時之需;

停水,最長一停就是十天,大家最盼望的是下雨,這樣就能拿盆盆罐罐接雨水做飯;

停電,不分時候,正做著手術,咔噠一下后就一片黑,他們只有用手機手電筒的光來照明;

工作之余,就是坐在院子里數星星,不要奢望外出逛街、購物,不然隨時會被綁架,或被流彈擊中;

……

開弓沒有回頭箭。面對重重困難,作為醫療隊黨支部書記、隊長,劉瑞強不怨天尤人,他發揮自身定盤星作用,帶領大家勇毅前行。為了堅定隊員們疫情和戰亂下完成任務的信心、決心,他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16名隊員重溫援外誓詞,嚴格按照黨組織要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認真真組織隊員學黨史、踐初心,傳承紅色精神,激發了大家的斗志。

在劉瑞強的帶領下,隊員們擰成了一股繩,歷經“九死一生”,同心前行、共克時艱,為疫情和戰爭籠罩下的埃國人民送去了希望——

共服務當地居民33699人次,門診10869人次,指導手術1068例,搶救危重患者153人次,心血管危重患者50人次;

完成疫苗接種19808劑次,診治新冠病人近200例,均治愈無1人死亡;

創建16個“埃塞同胞疫苗不良反應處置群”,接受相關咨詢5000余人次,回答“疫苗注射相關問題”3萬余條;

實現了工作零差錯、疫苗零損耗、人員零感染,為海外新冠疫苗注射樹立了標桿,為祖國“春苗行動”全面完成作出了積極貢獻;

……

劉瑞強和他的隊員們,忠誠履職,在埃國救死扶傷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主動作為,開創提露內絲-北京醫院醫療業務上的多個第一

劉瑞強他們援助的提露內絲—北京醫院,醫療設備設施短缺,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醫療水平落后。對來醫院就診的泌尿外病人,他們都是采取傳統的手術方法,手術風險大,病人術后痛苦,死亡率高。

如何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開展微創手術等新技術、新項目,提高醫院醫療水平?這是劉瑞強和隊員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但是在人力、設備嚴重不足,管理落后的提露內絲-北京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談何容易?這里不但缺少必要的外科術前檢查器械,更沒有應有的器械管理團隊。

2021年2月,劉瑞強無意間在醫院器械倉庫的墻角處看到了一個布滿灰塵的顯示器,當得知中國政府在8年前曾給該院捐贈過膀胱、前列腺電切鏡后,他親自帶人查找所有器械倉庫、手術室庫房等,幾經周折終于找全了沉寂多年的膀胱鏡、前列腺電切鏡、宮腔鏡。劉瑞強對著說明書一遍一遍地測試,完成相關器械的組裝調試工作,終于使開展泌尿外科內腔鏡診療成為可能。

5月27日,劉瑞強主刀,為73歲的病人Mrs. WOLDIE BAYISA進行了提露內絲-北京醫院第一例泌尿外科微創手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在國內非常簡單的一臺手術,但是在這里卻進行得非常困難——

沒有專門的膀胱測壓設備,他們自制的膀胱測壓裝置進行膀胱壓力測試,完成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術前檢查;

沒有足夠長度的消毒儀器,他們買了一個大塑料盆,采用戊二醛最為原始的消毒方式,解決了器械滅菌、消毒的難題;

醫院巡回護士不會配合手術,他們讓隊員、婦產科醫生朱偉華來負責機器的調試、冷光源的試機、電刀機器的調試、連接線的消毒等;

手術進行中,電切鏡視野不太清晰,電刀不銳利,電凝止血效果也不好,稍有不慎,病人就可能下不了手術臺……

面對重重難關,劉瑞強憑著自己熟練的手術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謹慎操作,終于成功完成了手術。術后病人恢復良好。

以此為起點,劉瑞強帶領隊員們開創了提露內絲-北京醫院一個又一個“第一”:

第一例免除開刀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第一例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

第一例經尿道腺性膀胱炎電切術,

第一例免開刀宮腔鏡手術。

他們還創造性自制了膀胱測壓裝置、類彭宮機功能裝置、微創腦室外引流手術器械等多項特殊檢查,填補了提露內絲-北京醫院的多項診療技術空白。

在劉瑞強的悉心培養下,提露內絲-北京醫院唯一一名泌尿科醫生Adamu,已獨立完成多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開展了膀胱、尿道等一系列手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瑞強帶頭寫教學PPT,和其他隊員利用休息時間,對當地百余名醫護人員進行各專業技能培訓,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高水平的醫療隊伍。

劉瑞強和他的醫療隊以精湛的醫術、崇高的醫德、良好的服務,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尊敬,省衛健委三次收到中國駐埃塞大使館、埃塞俄比亞駐中國大使館的感謝信和表揚信。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