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藩王制度比起漢、唐的諸侯王制度、藩鎮制度,有什么不同?

日期:2023-04-07 11:38:05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唐朝的藩鎮節度使能夠勢力越來越大的根源在于唐朝啟用了“雇兵”制度,節度使可以自行招兵,朝廷的本意是想坑節度使一把,反正把鎮守邊界的責任給你,錢也撥給你,你養多少兵我不管,我只管邊境安寧。節度使們鉆了政策的空子,既然朝廷讓我招兵,那我就使勁的招,至于錢,那么大一塊地盤,盤剝盤剝百姓總是會的。

到了明朝,朱元璋是真正的把分封諸王當作了一種賞賜,而且這些王爵只分封給朱氏子孫,藩王制度是朱氏皇室對子孫的一種福利待遇。

明朝的藩王制度也分兩種,一種是實藩,一種是虛藩。

實藩就是受封的藩王有一定的實權,特別是衛所統兵權,他們的封地往往是在大明朝的重要邊境地區,比如遼東的寧王朱權,比如燕薊的燕王朱棣等等,他們被朱元璋封在該地的主要目的是——抵御異族。

朱元璋很清楚實藩分封給中央朝廷會有很大的威脅,于是為那些實藩王制定了很多規則,他們作為該地的藩王只具有部分軍事指揮權,有點像現在的地區軍分區司令,只管轄對外作戰,而且他們的衛所護兵數量有限,當時的朱棣只能配備三萬人,寧王朱權要對付韃靼,加上朵顏三衛才八萬人。

藩王既然只管軍事,那么地方由誰管理呢,那就是中央朝廷派遣的地方官員管理,這些地方官員不但要管理地方,更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監視藩王。

朝廷對那些實藩封王管理非常的嚴格,控制軍隊數量,嚴禁插手地方事務,甚至還要派兒子為質京城等等,而對于那些虛藩封王們,朝廷依然進行了嚴格的管控,特別是在朱棣登基以后,對所有的藩王都進行減少護衛,地方官衙嚴格看管。

明朝的藩王制度相對漢、唐兩朝是要先進,首先在根源上斷絕了藩王有足夠的實力對中央朝廷的對抗,又在地方管理上減少藩王的參與,藩王不具備地方行政權,大大的降低了藩王在地方的勢力做大。

至于明朝藩王朱棣造反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建文帝朱允炆實在太過弱智,政治完全不成熟,才給予了朱棣莫大的空間進行發展,最后導致局勢不可收拾。

明朝的藩王制度肯定要比漢朝、唐朝的諸侯制度、藩鎮制度先進得多,而諷刺的是,也是明朝的藩王朱棣造反成功了,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異地藩王造反成功登記稱帝的皇帝之一。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