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出爐”一周年:配套制度有望完善

日期:2023-04-22 11:34:5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從四類個人養老金產品來看,儲蓄存款產品期限長,年化收益率較為穩定;商業養老保險設置了進取型、穩健型兩類產品。目前,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凈值都在1以上,18只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混合類分別有15只、3只;公募基金均為養老FOF基金,權益投資能力較強、具有長期業績優勢。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4月20日,143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今年以來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平均約為3%,平均年化收益率超9%。

“整體來看,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業績表現優秀,今年以來絕大多數產品取得正收益。”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期來看,除了關注收益率指標,還應該綜合考量個人風險偏好、未來預期等多個因素。

據記者了解,目前個人養老金投資規模100多億元,其中公募基金投資金額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公募基金在個人養老金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李文良表示,隨著國內個人養老金行業的積累和發展,公募基金的整體占比一定會不斷抬升。投資者應盡量從中長期角度出發做出投資決策,避開短期情緒影響。

個人養老金有望為資本市場帶來穩定長期活水。博時基金表示,長期來看,在我國老齡化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個人養老金發展一方面有利于緩解養老壓力,另一方面,將為資本市場引入大量長期資金,有助于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有利于促進A股市場進一步穩定發展,更好地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紅利,實現經濟發展和養老的雙贏。

觀當下:

“吸金”有待加速

個人養老金業務已開閥將近4個月,最初各大銀行積極搶灘,設置開戶福利吸引客戶,至今仍有銀行還在大力推廣個人養老金業務。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開戶的投資者繳存比例還有待提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主要原因在于,投資者了解不多,開戶和入金操作流程較為繁瑣,繳費上限有限,稅收優惠力度不夠等。

從稅收優惠來看,年收入在6萬元至9.6萬元之間的人群,無論是否繳存個人養老金,都適用3%的稅率;而年收入6萬元以下的人群本來就免征個人所得稅,本可免稅的這部分收入在繳存個人養老金后再提取時反而需要繳納3%的個稅。

明明表示,“個人養老金存入后除特殊情況外,退休才能取出,流動性不夠,這點是規模增長最大的痛點所在。其次,其僅僅對繳納個稅的較高收入群體有激勵作用。”

“我國個人養老金由于起步較晚,時間較短,社會、家庭還需要有一個認識理解的過程,才能主動接受個人養老金制度。同時,相關收入抵稅等相關制度還不完整,需要在制度上加強完備和宣傳。”張依群說。

看長遠:

四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

談及促進個人養老金高質量發展后續可行的辦法,市場人士認為,可以從提升投資者參與便利性、擴展制度覆蓋面,提高制度吸引力,以及個人養老金產品配置擴容等四方面繼續發力。

首先,打通第三方銷售機構和銀行之間的“堵點”,提高投資者操作便利性,激發第三方銷售機構的動力。陳靂建議,要進一步提升產品服務效率,加強宣傳,提高投資者操作便利性和積極性。

其次,擴展制度的覆蓋面。盡快將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推廣到全國,探索打通第二、三支柱的轉存制度。明明建議,可以參考成熟國家案例,打通第二、三支柱的轉存制度,允許投資者將企業年金資金轉入個人養老金賬戶,吸引更多資金。

再次,提高制度的吸引力,提升繳費上限,加大稅收優惠力度。明明表示,“目前個人養老金賬戶繳納上限較低,未來可以對不同人群分檔設置不同上限。”

張依群建議,“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將稅收抵免、階段性支取等優惠政策完善、固定下來,增強政策制度的穩定性。”

最后,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如將指數基金等權益類基金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范圍。陳靂表示,要進一步豐富產品的多樣性,給予投資者更多選擇空間。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