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畫師地位提高,制度加持,為何還成為畫院教育的“絆腳石”?

日期:2023-04-08 11:32:56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在宋朝之前,早已有畫官的出現。可是在官員的種類中,畫官并不是一個特別顯眼的職位,其作用也相對較小。正是因為如此,宋朝歷史之前的畫官沒有固定的畫院、沒有固定的職位、也沒有正式的官方機構。

在政局中的可有可無,使畫官的存在并不顯眼。只有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畫官才會被統治者利用,管理并繪畫所需的作品。這也側面證明,宋朝歷史之前的皇帝,對于書畫藝術并不看重,所以導致了畫官的窘境。由此看來,繪畫在古代作為全職,還是難以保障自己的生活的。

而當歷史的腳步踏入了宋朝,畫官的地位有了大大的提高。從宋朝建立伊始,沿用五代、唐朝時期的翰林畫院體制,設立了相關畫院機構。為了方便管理,還對畫官的品級進行了區別,由高到低分別為“待詔”、“藝學”、“祗候”、“學生”。難能可貴的是,這個等級劃分貫穿了北宋時期。

到了南宋時期,“南宋渡后,粉飾太平”,對畫官的官職進行了粉飾,使其看上去更加華麗,以佐證宋朝的強大。從畫官等級的穩定以及粉飾中,可以看出畫官地位在宋朝的提升。也正是因為畫官地位的穩定與提升,使畫官有了更多的保障。

3、總體而言,畫官屬于宋朝統治者的“私有品”

雖然宋朝統治者對書畫的熱愛大于其他技藝,可是就書畫本身的價值而言,還是具有局限性的。因為書畫屬于藝術,其不僅可以表達內心中的深思與寄托,還可以感染其他人,共同領略同一感情。可是在政務的處理中,書畫是無法取代政事的。

由此,宋朝統治者設立畫院,并將畫院排在首位,完全是出于自己對書畫的熱愛。如宋徽宗的瘦金體,以及其花鳥畫,在宋朝也都有一定的藝術地位。與此同時,畫院及畫官的地位也由此提高,不得不感慨,畫院的價值以及發展,還是掌握在宋朝統治者手中,并成為了其“私有品”。

在歷史的發展中,宋朝畫院的設立以及發展確實比前朝的要好,可是將畫官與普通官員相對比,又看到了畫官的不同處境。在藝術領域,畫官通過層層選拔,進入翰林圖畫院,確實是人生中的一大成就。但是將其與普通官員相比較,畫官的地位又變得非常低微。

也正是因為畫官的處境不好,使畫官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由此,也阻礙了畫院教育的發展,因為決定一個畫官是否合格的標準,全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畫官宛若戲子,憑借自己的技藝,來獲得他人的賞識。

當畫師成為畫官之后,其生活方面便可高枕無憂,因為皆有官家負責。由于畫官平常所接觸的,主要是皇帝,所以畫官的衣食住行有著華麗的標準。然而即使與皇帝相近,在古老的制度下,畫官,只是一個善于書畫的人。

“本朝舊制,凡以藝進者,雖服緋紫,不得佩魚”。這則史料證明,畫官可以身著官員的服裝,但是不得佩戴證明身份的玉佩。這便意味著,畫官與普通官員,還有本質上的區別。小小的一塊玉佩,卻證明著官員權力的大小。而在皇家中,服裝樣式只是為了好看。所以作為一位畫官,生活標準不亞于高級官員,可是其只能作畫,在皇家官員中,未免是一件悲傷的事情。

即使畫官沒有實權,可是可以獲得皇帝的賞識,讓不少藝人趨之若鶩,以考入翰林圖畫院為人生目標。可是在宋朝時期,進入畫院也要進行科舉選拔,這便增加了畫院考試的嚴格。也將一大批書畫熱愛者,擋在了畫院之外。而在畫院之外,他們也很難獲得好的畫院教育。

“圖畫院,四方召試者源源而來。多有不合而去者,蓋一時所尚,專以形似。”在進入畫院的考試中,由于考試內容的單一,使許多畫師失去了展現自我的機會。“茍有自得,不免放逸,則謂不合法度。”即使畫師得以展現自己的實力,卻因為不合法度,被拒絕。所以畫院考試過于嚴格,也打擊了不少畫師對書畫的興趣。

在進入翰林圖畫院進行學習與書畫之后,畫官個人的成敗完全取決于皇帝一人之手。因為畫院作為皇家中的藝術支撐,為皇家服務成為了畫院的宗旨。而畫官想要有更好的出路,就必須獲得皇帝的首肯。

所以畫官看似“高大上”,可是在實際之中,卻受到了皇帝個人的制約。“雖供御畫,而未嘗得見,終身為恨。”皇帝個人的喜好,決定了書畫的風格,也使畫官失去了大幅度自由創作的機會。再往后延伸,便成為了畫院教育的一種阻礙。

從整體上來看,畫院是為皇家服務的,并具有官僚體制的管理與風格。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使宋朝的畫官陷入了一種僵化之中。他們創造書畫作品,固于格式,成于習慣,只為適應皇帝對書畫作品的需求。

除了體制上的沉疴以外,在選拔畫師的科舉考試中,也體現出了書畫作品創作的僵化。那些表現了藝術魅力,體現了藝術自由的作品,因為不合法度,成為了落選者。而且考試化的選拔還有待優化,這就衍生出了許多宋朝畫院制度的不足。

雖然宋朝的畫院制度還有種種不足,但是將其與前后時期的歷史相比較,宋朝畫院制度還是相對完善的。不過也正是因為宋朝畫院制度的不足與缺點,阻礙了畫院教育的進一步擴大,使畫院制度的輝煌,只停留在了宋朝。

那么宋朝畫院制度有何不足呢?通過本文的史料發掘,皇帝的個人意志、官僚的管理模式、畫官地位的低微以及書畫創作的僵化,使藝術教育失去了原有的自由。無論是詩歌創作、還是書畫創作,保持高度的自由性,才是和諧發展的關鍵。從近代史的屈辱中,就可以看到科舉制度僵化所帶來的危害。所以總體而言,自由是制度與藝術良好發展的一種方向。

參考文獻:

《宋史》

《畫繼》

《宋會要輯稿》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