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額度卡”對于正常可以獲得銀行貸款服務的客戶而言,其意義在于使其信用額度集中、統一管理,使企業或者個人的債務與資產相匹配,避免多頭授信、多行套貸,其他的方面則照常操作。對于其余客戶,也就是普惠金融所針對的客戶,則充分體現了普惠精神,因為在這一制度下,在設立賬戶的意義上已經實現了普遍惠及、全局籠罩。
這樣在普惠金融的范圍內就形成了雙向奔赴的態勢,一方面,國家高度重視,給予多方面優惠政策以推行普惠金融;另一方面,所有的潛在普惠金融客戶全部在考核評估之中,一經達到標準便給予信用,發放貸款額度,且信用額度隨客戶信用的遞增而增加,始終處于一個動態的評估過程中。
這一制度的建立相當于給征信體系附加了借貸功能,或者說是征信體系與金融體系的功能結合,外加上稅務、信息、保險等其他功能,形成一個綜合的信用賬戶制度,既可以方便快捷地實施普惠金融,又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證資金安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既可以委托商業銀行代為辦理,也可以成立相應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專門辦理。這一制度建立相當于對應著中央的普惠金融政策構建起全局化的無差別的承接機制、培養機制、評估機制、監督機制、保險機制,進而最大程度地實行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特點是客戶多、金額小、風險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是AI、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用武之地,由這些信息技術轉化而成的金融科技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節省人力物力,保證這一制度設計得以落實。
建立全覆蓋的“信用額度卡”制度是一個理想目標,具體的實施方式還在摸索之中,應該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面對實際問題而展開,首先在微觀區域或行業中進行試點,使宏觀的制度設計與微觀的現實需求高度契合,進而構建靈活多樣的、多層級、多渠道的普惠金融模式。
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