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取消房產預售制度了

日期:2023-04-23 11:41:42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過去二十年,基建狂魔一路狂奔,大搞建設。

房地產開發商在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出現替代了國家改善民生所厄需的大量資金投入,民企更高效的運轉體系亦能保證建設運行的穩定,從某種程度上抗衡國外游資的見縫插針,保持國內房地產市場始終處于可控范圍內。

結果是,我們的基建水平躍然而起,龍頭房企漸成規模,城市建設需要的大量配套已然配備。

房地產市場繁榮時,國家支持,銀行樂見,消費者買單,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可現在的局面是,房子建了又建,眼見他高樓平地起,卻不見他樓建好。池子里的錢越來越多,老百姓卻花不動了,高額的房價掏空的不僅是6個錢包,更是預支了未來幾十年的消費支出。

于是,買房除了剛需,不再是消費者心中萬無一失的保值、增值項目,消費的躑躅、政策風向的改變后,直接的結果便是,房地產市場曾經的繁榮不見,一落千丈。

消費者慌了,市場變了,再也不是當初那般上車就是賺錢的買房市場了。

人們驚覺,原來,買房,也是可能會被套住了。

這才是市場本來的樣子,月有陰晴,市有盈虧。

我們只是被一時的繁榮蒙住了雙眼,以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兜底的,卻不料,那張兜底的網早已不在。

當“拆遷”變為“搬遷”,宣告了拆二代的消失。

同時,也宣告著,房地產市場早已不是當初那副模樣。

大紅利時代宣告結束,風口已改。

風緊!扯乎!

轉折點悄然出現。

政策、財政的收緊,會持續將池子里四處撲騰的小魚小蝦擠出市場,給一些抱著暴利、套現思想的大企業上了一道束身繩。

作為支柱性產業,房地產需要緩著陸,是以,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必須徐徐圖之。

最近幾年,國家上馬了大量廉租房、人才公寓等項目,國企、央企接過民營企業手里開發大棒,開始強力介入房地產開發市場,緩慢回歸到國有制+私企共同開發的模式。

這樣的好處,防止哄抬房價,控制開發風險,降低銀行風險。

壞處嘛,土地財政尚未轉型,各地政府仍有不死心試探者,坐等收錢和費力開發之間,怕是易者多,難者少。

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是必須經歷的陣痛。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好的將來。

而商品房預售制度,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不公平交易,亦是將未知風險轉嫁給老百姓。

商品房預售制度,必是刀俎魚肉,宰與不宰,只待時日。

本文由彭豆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