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utodealer綜合
歡迎供稿 | Autodealer@163.com
比亞迪要樂瘋了。
近日,在2023年度積分報告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第2次修訂,研究2024-2025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實施積分池管理制度。
那什么是積分池管理制度?
當積分市場供大于求時,由企業自愿申請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收儲。收儲至積池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儲存有效期為5年,并且不再設結轉比例要求,即每年向后結轉不再有折損。
當積分市場供小于求時,釋放存儲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以此調節積分市場供需。
當然了,積分池收儲和釋放積分,需要看該年度可供交易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和待外部交易補償的負積分比值。
舉個例子:
車企A手上有多的10萬正積分,它可以選擇將其掛在積分市場上交易,也可以儲存進積分池中。
但是,若是整個市場的正積分和負積分比值小于1,那車企A能存入積分池的正積分就有限制。相反的,若是比值大于1,車企A就能全部將其存入積分池中。
這對于新能源正積分多的車企真是一個大好消息。
數據顯示:
2022年,新能源正積分超過100萬分有三家車企,分別是比亞迪(5111742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2088667 分)和廣汽乘用車(1107279分)。
負積分最多的五家車企分別是廣汽豐田(-91028 分)、廣汽本田(-70271 分)、一汽豐田(-69674 分)、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42522 分)、北京現代(-38046 分)。
因為設置積分池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積分價格,讓車企獲得新能源積分的付出更大,以促進車企加大力度發展新能源汽車。
原因是因為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積分價格波動過大、下跌過快。
2018年新能源單個積分的價格不足500元,2019年新能源單個積分的價格1200元左右,2021年新能源單個積分的價格2900元左右,2022年新能源單個積分的價格1000元左右。
當然,積分價格降低,對于一些以燃油車為主的車企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不用花過多的錢去補償,甚至有時候費力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還不如直接購買積分劃算。
但這種發展趨勢與設立雙積分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
對此很多網友留言:
實際上,為了提高新能源積分價格,工信部在去年7月就已經動過手了,發布了公開征求對《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的意見,針對積分計算方法和考核比例,進行了修改,讓新能源積分獲取難度增大。
比如相同續航里程下純電動車的標準積分下降了約40%,積分上限同步下調。
2024年至2025年純電單車積分上限為2.3分(2021年至2023年上限為3.4分),續航里程達到618公里(2021年至2023年為536公里)才達到積分上限;插混車型單車標準積分最高1分,相比于2021年至2023年的版的1.6分下降37.5%。
看來新能源積分將越來越難掙,像豐田、本田這種負積分的企業,若是再不大力發展新能源的話,將要大出血嘍。
聲明: 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臺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我來說兩句 0人參與,0條評論 搜狐“我來說兩句” 用戶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