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罵名”的谷物管制,為何能在法國舊制度時期“撐”得下去?

日期:2023-05-02 11:40:3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一方面,這樣的制度在當時似乎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甚至原本可以避免的矛盾和麻煩,阻斷谷物糧食在全國各個省份之間的流動,極大地妨礙了消費者對于糧食的可獲得性。

這是從民眾的角度來衡量的,他們得不到充足的糧食,溫飽就難以解決,尤其是在不同地區,糧食收成不同,人民的需求也不同,不可避免的需要“拆東墻,補西墻”,以求得全國人民都能獲得足夠的糧食充饑。

另一方面是從國家經濟全局的角度來說明的,谷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無疑使得谷物貿易從此阻斷了,不通暢的谷物貿易為國家經濟帶來的并不是經濟的飛速發展,反而是阻礙更多。

因此,多數人都將谷物管理制度成為是法國舊制度時期一個“非理性”制度,然而,存在即合理,當時被認為非理性的一項經濟制度能夠在這個特殊的舊制度時期施行自然也有其存在的理由。

二、法國為什么在舊制度時期實施谷物管理制度

1.受到“重農學派”和“重商主義”雙重思想的影響

法國18世紀創造了一個古典經濟學派,即重農學派,不同于古代中國的重商主義思想,重農學派的主要思想就是抑制商業的發展,他們主張的理論基礎是“自然秩序理論”。

認為無論是農業發展還是整個商業的發展,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的發展,這是上帝制定的人類發展的規律,不能違背,認為人為制定的政策和法規就是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人為秩序”,這樣就會使得社會變得更加混亂,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和破壞。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再加上舊制度時期,法國原本腐朽的政治制度已經開始阻礙社會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順應自然的發展就成為了拯救混亂不堪的局面首要之選。

這一思想學派對于法國當時的谷物管理也產生了十分明顯的影響,首先自然是阻礙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谷物糧食貿易和來往,商業貿易的發展限制順應了重農學派的主張。其次,法國舊制度時期政府雖然對農業發展十分重視,但同時也給予了沉重的農業賦稅。

盡管如此,資本主義在十六世紀之后得到了長足發展,甚至法國政府也開始推行重商主義,而重商主義的首要任務在于發展工業,工業的發展則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但是無論如何,許多廉價勞動力的生存需要足夠的糧食,因此政府首先需要制定政策維持谷物價格至少能夠滿足工人的生計。因此,這樣的谷物管理制度是受到重農思想和重商主義思想共同影響的,一種中和的經濟制度。

2.頻繁發生的饑荒和蠢蠢欲動的人民暴動

法國在地理位置上屬于北歐五國的范疇,北歐的地形、地勢和氣候條件都決定了這些國家注定沒有多元的飲食結構和文化,因此饑荒在這里并不足為奇,且在氣候較冷的時節,人們的日常溫飽都難以解決,在這樣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人民和政府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逐漸激化之后,就會發生人民暴動。

谷物對于法國民眾來說,是那個時期根本沒有選擇的選擇,因此谷物價格一旦隨著市場自由發展,價格就會上漲,這些如果法國政府不加以控制,谷物不允許在不同地區之間進行流通,雖然是阻礙了谷物貿易的發展,最終還會阻礙全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但是政府本意上還是為了不讓任何人、任何團體有機會囤積糧食,試圖抬高谷物糧食價格。因此,解決了谷物價格的波動,就意味著糧食能夠最大限度的到達有需要的民眾手中,饑荒和暴動的問題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解決了。

3.腐朽的君主專制政體做出的符合時宜的選擇

舊制度時期的法國,單純依靠政治制度統治和管理國家,簡直是天方夜譚。君主專制制度盡管給予不了新時代的社會精英們想要的自由、平等的新社會,但是在全民饑荒的時代,存在一個能夠解決法國國民溫飽的谷物管理制度,就是給了民眾們一個安心的機會。

為了防止頻繁出現的“食物供給不足”產生的社會饑荒的現象,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民溫飽不足和社會動亂的局面,谷物管理制度的實施在當時的社會局面中也不算是“舍了芝麻丟了西瓜”,至少在當時穩定了社會和人民的發展。

因此,我們可以說谷物管理制度在制度先進性上是一種政府制定的非理性制度,但是終究是有利于社會穩定發展和歷史進步的。

三、法國政府的選擇,市場還是政府?

盡管谷物管理制度總是被人們認為是一種非理性的制度,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甚至背負著罵名走過了當時的舊制度時期,甚至到現在都被誤會為一項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政策。

但是走過舊制度時期的谷物管理制度并不是完全對社會沒有益處的,在法國社會原本的政治制度開始獨秀和崩潰之后,隨之而來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和之后建立的拿破倫政權時期,在經濟制度和谷物管理制度上都借鑒了這一制度的經驗。

其實,歸根到底谷物管理制度最終能夠在法國社會實施,就是法國社會在古物上從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中作出的選擇,谷物管理旨在價格上的管制,因此這也同其他的產品沒有多大的差別,是由政府統一制定,還是讓其隨著市場的發展自由波動。

谷物管理制度便是法國政府在舊制度時期作出的選擇,從現代的角度上來說,這已經是當時政府作出的最優選擇了。

北歐的各種情況都決定了糧食注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源頭所在,而由政府管制價格、來源、供給等,雖然不合大多數資本主義家的利益,但是順應了大多數民眾的心意,至少民眾再也不用為時不時總會出現的供給不足和饑荒而擔憂了。

四、結論

谷物管理制度在幾個世紀中都被認為是一種“非理性”制度,然而在舊制度時期的法國,是一種順應社會和自然發展規律的好制度,對社會能夠平穩發展和人民能夠穩定生活做出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是法國重農學派對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農業的發展被認為是社會能夠前進的根源所在,然而種植谷物的大量農民卻是法國社會中最下層的階層,他們種植糧食和谷物并非是為了盈利和賺錢,更多的還是為了能夠保證家庭和自己的溫飽。

谷物價格在社會穩定和糧食豐收的時節都比較穩定,甚至會出現一個低峰,但是在法國舊制度時期,惡劣的氣候條件、并不充足的糧食、腐朽的社會制度……都是影響糧食和谷物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所在,而谷物管理制度是從根源上解決價格波動的一個對應方法。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