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時刻!A股進入全面注冊制時代,主板10只新股打頭陣,這些交易制度有變化→

日期:2023-04-10 11:40:0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對于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股票,盤中設置30%、60%兩檔停牌指標,盤中交易價格較當日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到或超過30%、60%的,各停牌10分鐘。

變化三:“價格籠子”制度進一步完善

對于主板而言,增加了“價格籠子”制度,即限價申報除了新增2%有效申報價格范圍要求,同時還增加10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安排,取其中的孰高值(孰低值)。

具體規定如下:

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于買入基準價格的102%和買入基準價格以上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孰高值;

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賣出基準價格的98%和賣出基準價格以下十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孰低值。

買入(賣出)基準價格,為即時揭示的最低賣出(最高買入)申報價格;無即時揭示的最低賣出(最高買入)申報價格的,為即時揭示的最高買入(最低賣出)申報價格;無即時揭示的最高買入(最低賣出)申報價格的,為最新成交價;當日無成交的,為前收盤價。

主板“價格籠子”制度在借鑒之前科創板和創業板已有“價格籠子”的規定基礎上,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總體來看,“價格籠子”制度對偏離市場價格較大的高價買單和低價賣單進行限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拉抬打壓等異常交易行為,防范價格大幅波動。同時,此番部分上市板新增的10個申報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的安排,給予了低價股必要的申報空間。

變化四:滬市主板增加兩類市價申報方式

滬市主板增加本方最優價格申報和對手方最優價格申報兩類市價申報方式,同時允許市價申報用于無價格漲跌幅限制證券,并引入市價申報保護限價等。

滬市科創板、深市以前就有上述兩類市場申報方式,此番繼續得到保留。北交所的市價申報方式中也包含本方最優價格申報和對手方最優價格申報。

變化五:滬市優化風險警示板異常波動指標

根據改革后的具體規定,滬市風險警示股票連續3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12%的,屬于異常波動。交易所分別公布該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累計買入、賣出金額最大的5家會員營業部的名稱及其買入、賣出金額。

滬市改革前的規定為,風險警示股票連續3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15%的,屬于異常波動。

深市主板在這方面也有類似的規定,具體規定為, ST 和*ST 主板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漲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12%,也屬于異常波動的一種情形。

變化六:股票嚴重異常波動規定

股票嚴重異常波動規定也被列入最新的交易所相關制度規定中,此番滬市主板就新增了相關規定。

以滬市主板為例,股票競價交易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嚴重異常波動,交易所公布嚴重異常波動期間的投資者分類交易統計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滬市科創板、深市主板和創業板目前也有關于股票嚴重異常波動的相關規定,具體決定與滬市主板上述規定絕大多數地方相同,個別細節上略有差異。

變化七:新增程序化交易報告制度

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生成或者下達交易指令進行程序化交易的,應當符合證監會的規定,并向交易所報告,不得影響交易所系統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

變化八:主板新股上市首日納入兩融標的

將此前注冊制股票上市首日納入兩融標的、存托憑證參與融資融券等規定復制到主板,主板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可作為融資融券標的證券。

另外,明確主板存托憑證適用融資融券細則,參照細則有關股票的規定執行,交易所另有規定的除外。

變化九:擴大轉融通證券出借券源

借鑒科創板、創業板等改革實踐經驗,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戰略配售的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可參與證券出借。

變化十:優化轉融通證券出借申報機制

轉融通接受申報時間方面,滬市延長了接受申報的時間。接受出借人申報時間調整為每個交易日9:15至11:30、13:00至15:00。接受借入人申報時間調整為每個交易日9:15至11:30、13:00至15:10。

另外,轉融通還引入市場化約定申報機制,包括市場化的出借費率、出借期限。

費率方面,通過約定申報方式參與證券出借的,出借人與轉融券借入人可以協商確定出借費率。

期限方面,以滬市為例,通過約定申報方式參與證券出借的,出借期限可在1天至182天的區間內由雙方自主協商確定。

主板注冊制新股將如何表現?A股發生什么變化?

對于主板注冊制首批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現以及對市場的影響,方正證券劉偉指出,周一是第一批主板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預計10只主板新股上市有望實現全線飄紅的走勢,券商、中字頭及“雙創”有望推動大盤繼續上行,大盤有望實現周線“五連陽”走勢。操作上,輕指數、重個股,逢低關注券商、中字頭、雙創50、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及“三低”股,回避近期漲幅過高股及垃圾股。

關于注冊制對A股市場生態的影響,財信證券黃紅衛指出,注冊制不意味市場流動性變差,但“小差”公司將走向邊緣化。當下A股市場仍存在明顯“炒小、炒差、炒新”傾向,全面注冊制下,“小差”公司存在邊緣化可能性,“殼溢價”大概率將消失,A股進一步呈現“頭部化、指數化、機構化”趨勢。A股市場也將從此前“暴漲暴跌、牛短熊長、短線投機盛行”投資生態逐步過渡至未來“平穩運行、慢牛長牛、長線價值投資為主導”的投資生態。風格層面,全面牛市更難發生,“半牛半熊”將是市場常態,更考驗選股能力。

本周6股將申購

另外,本周(4月10日—4月14日),截至目前,暫有6只新股將進行申購,其中科創板2只(晶升股份、中船特氣),創業板2只(美利信、榮旗科技),北交所2只(中裕科技、民士達)。(來源:證券時報、金融界、公開資料;整理:孫琪)

編輯:李云鵬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